民國紅粉的家事國事(1 / 2)

耀傑比較注重文獻的運用和新史料的挖掘,這也是傅斯年提倡的史學觀念。對耀傑來說,著史主要是為了“深入考察該人物的曆史局限性和人性陰暗麵,……澄清、還原已經被嚴重汙染扭曲的曆史事實”。相對於一般的曆史述說,他所得出的某些結論也往往有所不同。如他在書中對隆裕太後的曆史評價,對著名女作家冰心的客觀分析和史料指證:前者審時度勢,為了天下平安,以其果斷的決策,頒布《清帝遜位詔書》,一舉打破中國社會南北雙方分裂敵對的政製僵局,成為“中國版的光榮革命”的終極決策者;後者左右逢源,“是一個從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聰明女性”,尤其晚年選擇性記憶,對個人曆史采取“遮蔽隱瞞的態度”,無不構成了一種事實上的反諷解構。而這些並非誅心之論,都是耀傑基於對史料和文獻的客觀認識和價值判斷。

耀傑是一位多產的、擅長運用史料的文史學者,我和他結識,最初就是從尋找史料開始的。在民國史研究方麵,耀傑有著自己的路徑,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努力擺脫意識形態對曆史真相的羈絆和束縛。在耀傑看來,那些既有的價值混亂、以訛傳訛的曆史敘述,或是出於無奈,或是有意為之,但事實上造成的唯我正確的單邊片麵,遮蔽、篡改了曆史真相,給今人重新認識那一段曆史帶來不小的障礙。

2011年初,共識網在武漢舉辦“辛亥百年:變與不變”研討會,散會之後,我與耀傑坐在漢口某賓館咖啡廳聊天。這是我們多年來少有的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我第一次深入到耀傑的內心世界,他對我說起青少年時代在河南鄉下缺衣少食的不堪經曆,包括之前爺爺和大爺爺的非正常死亡,父親的車禍早逝,以及成人之後到京城求學就職的曲折坎坷,我才知道耀傑是有著許多苦痛恩仇的性情中人。較之寫在紙麵上的相對平穩紮實的學術文本,現實生活中的耀傑在某些時候直言不諱的激烈言辭,也就可以理解了。

耀傑讀研究生的專業是戲劇史,研究民國曆史和人物應當是後來的事。在中國傳統的戲劇舞台上,登台亮相的大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耀傑寫過袁世凱、寫過孫文、寫過宋教仁,也寫過黃興和陳其美,他們都是近代史上“帝王將相”式的風頭人物;耀傑還寫過袁克文、辜鴻銘、田漢、曹禺、路翎這一類文人,盡管其道路選擇不同,命運也不一樣,但都可歸入“文人才子”的類別。這樣看來,他筆下隻缺“佳人”了。這本《民國紅粉》中的女性人物,非名媛,即佳人,正好彌補這一“缺憾”。耀傑在不經意間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一一寫到,說起來,是一種巧合,實際上,與他廣闊的治學視野很有關係。

作為耀傑的讀者之一,我對其文章是有偏愛的。以上的序僅是一孔之見,不堪細究。不過,耀傑“居高聲自遠”,想必無論是誰作序,這本書都會受到方家、讀者的歡迎。

耀傑比較注重文獻的運用和新史料的挖掘,這也是傅斯年提倡的史學觀念。對耀傑來說,著史主要是為了“深入考察該人物的曆史局限性和人性陰暗麵,……澄清、還原已經被嚴重汙染扭曲的曆史事實”。相對於一般的曆史述說,他所得出的某些結論也往往有所不同。如他在書中對隆裕太後的曆史評價,對著名女作家冰心的客觀分析和史料指證:前者審時度勢,為了天下平安,以其果斷的決策,頒布《清帝遜位詔書》,一舉打破中國社會南北雙方分裂敵對的政製僵局,成為“中國版的光榮革命”的終極決策者;後者左右逢源,“是一個從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聰明女性”,尤其晚年選擇性記憶,對個人曆史采取“遮蔽隱瞞的態度”,無不構成了一種事實上的反諷解構。而這些並非誅心之論,都是耀傑基於對史料和文獻的客觀認識和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