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隆裕太後:1912年的“光榮革命”(1 / 3)

據光緒皇帝的師傅、軍機大臣翁同龢在日記中記載,魯伯陽、玉銘、宜麟、裕寬等人,先後通過賄賂宮內太監永祿、常泰、高萬枝以及瑾妃、珍妃,向光緒皇帝請求職位。因此,光緒皇帝對於慈禧太後的這種處置方式並沒有表示異議,而是表現得“極坦然”。十一月初二日,珍妃處太監高萬枝被慈禧太後下旨處死。

魯伯陽通過珍妃賄買蘇鬆太道(相當於今天的上海市長)之事,曾經轟動一時。胡思敬在《國聞備乘》中介紹說:“魯伯陽進四萬金於珍妃,珍妃言於德宗,遂簡放上海道。江督劉坤一知其事,伯陽蒞任不一月,即劾罷之。”

關於光緒皇帝和隆裕太後與慈禧太後之間的母子婆媳關係,積極支持戊戌變法的戶部左侍郎、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在1898年10月16日發配新疆途中,曾不避嫌疑地對押解差官說:“皇上、皇後事太後皆甚勤,又甚苦,每見皆戰栗。侍立時,或太後賜食,即甚飽亦必勉強食盡。近年來以皇上故,皇後朝覲多不允見,見亦無多問答語。自古君後之苦,未有如皇上皇後之甚者也。”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及皇後、皇妃逃往西安,臨行前把不肯配合的珍妃沉入井中。

美國傳教士I.T.赫德蘭1888年來華傳教,他的妻子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一直是慈禧太後的母親、隆裕皇後的姐妹以及許多朝廷貴婦們的醫生。他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一書中轉述妻子的話說,隆裕皇後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麵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太後、皇上接見外國使節夫人時,皇後總是在場,但她坐的位置與太後、皇上有一點距離。有時候她從外麵走進太後、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後麵一個不顯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她就會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她臉上常常帶著和藹安詳的表情,總是怕打擾別人,也從不插手任何事情。

隆裕皇後雖然身份高貴,但作為女人,其私人生活是非常不幸的,因為她一生從來沒有得到過光緒皇帝的寵愛。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的三歲兒子愛新覺羅·溥儀,依照慈禧太後遺命以“繼承同治,兼祧光緒”的雙重身份,被確立為宣統皇帝。兼祧母後的隆裕皇後被尊為皇太後。醇親王載灃被封為監國攝政王。


隆裕太後的政治表現

1909年9月2日,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那桐,在日記中記錄了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後,對於中日兩國圍繞間島問題開展的外交談判的高度肯定:“早進內,巳正散值。召見時麵陳與日使會議延吉廳交涉事宜甚棘手,現經決定,請旨定奪。奉諭:即照此定,後日簽字,如此結局已為難得,斷不為浮議所搖,今日錫督、陳撫電奏可以不理,簽字後發一電旨宣示一切可也。聖明洞鑒萬裏,實為欽悚。”

據光緒皇帝的師傅、軍機大臣翁同龢在日記中記載,魯伯陽、玉銘、宜麟、裕寬等人,先後通過賄賂宮內太監永祿、常泰、高萬枝以及瑾妃、珍妃,向光緒皇帝請求職位。因此,光緒皇帝對於慈禧太後的這種處置方式並沒有表示異議,而是表現得“極坦然”。十一月初二日,珍妃處太監高萬枝被慈禧太後下旨處死。

魯伯陽通過珍妃賄買蘇鬆太道(相當於今天的上海市長)之事,曾經轟動一時。胡思敬在《國聞備乘》中介紹說:“魯伯陽進四萬金於珍妃,珍妃言於德宗,遂簡放上海道。江督劉坤一知其事,伯陽蒞任不一月,即劾罷之。”

關於光緒皇帝和隆裕太後與慈禧太後之間的母子婆媳關係,積極支持戊戌變法的戶部左侍郎、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在1898年10月16日發配新疆途中,曾不避嫌疑地對押解差官說:“皇上、皇後事太後皆甚勤,又甚苦,每見皆戰栗。侍立時,或太後賜食,即甚飽亦必勉強食盡。近年來以皇上故,皇後朝覲多不允見,見亦無多問答語。自古君後之苦,未有如皇上皇後之甚者也。”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及皇後、皇妃逃往西安,臨行前把不肯配合的珍妃沉入井中。

美國傳教士I.T.赫德蘭1888年來華傳教,他的妻子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一直是慈禧太後的母親、隆裕皇後的姐妹以及許多朝廷貴婦們的醫生。他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一書中轉述妻子的話說,隆裕皇後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麵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太後、皇上接見外國使節夫人時,皇後總是在場,但她坐的位置與太後、皇上有一點距離。有時候她從外麵走進太後、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後麵一個不顯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她就會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她臉上常常帶著和藹安詳的表情,總是怕打擾別人,也從不插手任何事情。

隆裕皇後雖然身份高貴,但作為女人,其私人生活是非常不幸的,因為她一生從來沒有得到過光緒皇帝的寵愛。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的三歲兒子愛新覺羅·溥儀,依照慈禧太後遺命以“繼承同治,兼祧光緒”的雙重身份,被確立為宣統皇帝。兼祧母後的隆裕皇後被尊為皇太後。醇親王載灃被封為監國攝政王。


隆裕太後的政治表現

1909年9月2日,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那桐,在日記中記錄了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後,對於中日兩國圍繞間島問題開展的外交談判的高度肯定:“早進內,巳正散值。召見時麵陳與日使會議延吉廳交涉事宜甚棘手,現經決定,請旨定奪。奉諭:即照此定,後日簽字,如此結局已為難得,斷不為浮議所搖,今日錫督、陳撫電奏可以不理,簽字後發一電旨宣示一切可也。聖明洞鑒萬裏,實為欽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