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長女驪珠染病後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不幸夭亡。同一年,陶希聖自北大法科畢業任安徽省立法政專門學校教員。在此後的歲月裏,萬冰如依次為陶家生育了泰來、福來、恒生、晉生、範生、龍生共六個兒子。
1927年1月,陶希聖被國民黨中央軍事學校武漢分校聘為政治教官,與第一次合作的國共兩黨有了實質性接觸。他在擔任中央獨立師軍法處長、鹹寧縣政府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司法科長期間,由於禁止農會書記隨便槍斃當地農民而被指控為“反動軍閥”,在陳獨秀救助下才僥幸保全性命。1928年春天,陶希聖脫離國民黨武漢政府到上海賣文教書,萬冰如帶著兒女來到上海與他團聚,陪伴他度過了一生中最為窮困潦倒的一段時光。
1937年7月17日,時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政治係主任的陶希聖,與胡適、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等名流學者一同出席“牯嶺茶話會”,蔣介石在會上正式宣布“戰端一開,隻有打到底”的抗戰決心。這年8月,陶希聖加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五組,主要從事國際宣傳工作。同年9月,他被聘任為國民參政會議員。1938年12月19日,陶希聖等人跟隨汪精衛、陳璧君夫婦前往越南河內。1939年8月28日至29日,日本扶持汪精衛在上海召開所謂“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指定周佛海為汪偽“中央”秘書長、梅思平為組織部長、陶希聖為宣傳部長。國民政府為此發布通緝令,中央監察委員會決定開除這些人的黨籍。由於陶希聖的名字被蔣介石從通緝令中親自勾掉,致使汪精衛及日本人大為猜疑。在中日雙方所謂的“和平”談判過程中,高宗武、陶希聖的抵製態度,更把他們自己置於危險境地。危難關頭,萬冰如毅然帶領五個子女從香港來到上海,不惜采取“以命換命”的極端方式,解救陷身火坑的陶希聖。
萬冰如解救陶希聖
1939年10月20日,陶希聖在寫給女兒琴薰的家信中說:
我自投到山窮水盡的境地,又不肯作山窮水盡的想頭。譬如汙泥中的一粒黃沙,自己不想做汙泥,卻已是汙泥中的一份子了。有時一兩個好友在一起,談起我們所處的環境,總覺得隻有研究如何的死法:投水呢?觸電呢?自戕呢?然而這一粒黃沙還有留戀著不能死的必要。我的名譽地位,是我自己從千辛萬苦中奮鬥出來的,為什麼我要讓它們埋沒在汙泥中,自尋毀滅?
11月12日,陶希聖又在家信中寫道:“你們欲來滬,極為安慰歡忻。我月底以後,個人生活恐有大變動,然此變動全合乎你們之心意,故你們之來,不但可堅定我心,且可從中幫忙。”
萬冰如從信中判斷,陶希聖已有脫離上海的打算。11月25日,陶希聖委派親信學生鞠清遠到香港通報自己的困難狀況。萬冰如斷然決定帶領五個兒女前往解救。琴薰、泰來、恒生專門辦理了休學手續,晉生、範生因年幼尚未入學。用陶琴薰在《我家脫險的前後》一文中的話說:“我們便決定將全家大小六口性命搬到上海換父親出來了。十二月十三日那天,我們便出人意外的全家到了上海。”
1922年,長女驪珠染病後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不幸夭亡。同一年,陶希聖自北大法科畢業任安徽省立法政專門學校教員。在此後的歲月裏,萬冰如依次為陶家生育了泰來、福來、恒生、晉生、範生、龍生共六個兒子。
1927年1月,陶希聖被國民黨中央軍事學校武漢分校聘為政治教官,與第一次合作的國共兩黨有了實質性接觸。他在擔任中央獨立師軍法處長、鹹寧縣政府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司法科長期間,由於禁止農會書記隨便槍斃當地農民而被指控為“反動軍閥”,在陳獨秀救助下才僥幸保全性命。1928年春天,陶希聖脫離國民黨武漢政府到上海賣文教書,萬冰如帶著兒女來到上海與他團聚,陪伴他度過了一生中最為窮困潦倒的一段時光。
1937年7月17日,時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政治係主任的陶希聖,與胡適、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等名流學者一同出席“牯嶺茶話會”,蔣介石在會上正式宣布“戰端一開,隻有打到底”的抗戰決心。這年8月,陶希聖加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五組,主要從事國際宣傳工作。同年9月,他被聘任為國民參政會議員。1938年12月19日,陶希聖等人跟隨汪精衛、陳璧君夫婦前往越南河內。1939年8月28日至29日,日本扶持汪精衛在上海召開所謂“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指定周佛海為汪偽“中央”秘書長、梅思平為組織部長、陶希聖為宣傳部長。國民政府為此發布通緝令,中央監察委員會決定開除這些人的黨籍。由於陶希聖的名字被蔣介石從通緝令中親自勾掉,致使汪精衛及日本人大為猜疑。在中日雙方所謂的“和平”談判過程中,高宗武、陶希聖的抵製態度,更把他們自己置於危險境地。危難關頭,萬冰如毅然帶領五個子女從香港來到上海,不惜采取“以命換命”的極端方式,解救陷身火坑的陶希聖。
萬冰如解救陶希聖
1939年10月20日,陶希聖在寫給女兒琴薰的家信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