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次分房的經曆(1 / 2)

單位自己集資建房,最後搞成這樣,也算是奇葩一件。

選房分析與取舍

不滿意歸不滿意,房子總是要分的吧?我算了下自己的排名,一百多戶,大約在六七十名間,恰好是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這樣的名次,麵對這樣的樓盤,選到心儀的房子,恐怕是很難的。我和一些同是拆遷戶的朋友,會經常在一起交流意見。

我個人的分析和取舍過程如下:

1.小套采光好,但夏天可能會比較熱,通風較差,實際居住麵積隻有90平方米,相比大套,居住麵積整整小了10平方米,舒適度肯定遜色於大套。所以,直接把小套全部否決掉。

2.大套的房子10樓以下,采光都非常差,通風隻是比小套稍好而已,內部構造也沒有什麼優勢,所以要選就選10樓以上的大套房子。

3.樓頂是開放式的,空間比較大,人員可以自由出入——正因為是開放式的樓頂設計,所以建築設計時,為樓頂進行了非常厚的防水層、隔熱層,隔熱材料上邊,還鋪上了花磚,四周有一米半高的厚實的圍牆。這一點,對十二樓的住戶比較有利。想象得到,晚飯後,到樓頂上來觀觀光、乘乘涼,是一件相當愜意的事情。而且根據我的測算和分析,將來樓頂的空間,在去除掉安裝太陽能的麵積之後,還會有較大的節餘部分。而這部分空間,將會大有文章可做。

4.因此,我最心儀的房子,是中間兩個單元的十二樓的四套大套房子中的任何一套。

5.但考慮到我的排名問題,我認為,我能選擇到這四套房子的可能性極小。

我的這番分析,重點參考指標是三個:通風、采光、空間。在現有的基礎上,“瘸子裏拔將軍”,通風越順越好,采光越多越好,將來可利用空間越大越好。分析畢,聽的朋友莫不點頭稱是。看到大家思想這樣統一,我認為我選到心儀房子的機會更加渺茫了。

另一種思考

回到家,我和騰媽有了一次至今記憶猶新的談話。

初始,聊起我和同事議論分房這事兒,騰媽埋怨我:“哪有像你這樣的,把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本來沒有這些想法的,也被你思想動員過來了。”我哈哈大笑,對太太說:“我能想到的,別人當然也能想到,我若說想選三樓,結果卻選了十二樓,將來朋友們篤定會責怪我不實誠,這是我不願看到的。”

當時,我已深刻地認識到,在單位裏,一個人的信譽和口碑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產,不可輕視。

騰媽對我說:“其實,我認為你的選擇未必是最佳的——十二樓有什麼好的?最頂層,夏天熱,冬天冷,哪天要是停了電,電梯不能用了,光爬樓就能累死個人。”

我問太太:“這是你自己想的,還是周圍人普遍有這種想法?”太太說:“我前幾天帶幾個同事去新樓盤那兒看了看,她們幾個都是這樣的想法。這些人是我的同事,不是當事人,可能看法更客觀,意思表達也更真實吧?”

單位自己集資建房,最後搞成這樣,也算是奇葩一件。

選房分析與取舍

不滿意歸不滿意,房子總是要分的吧?我算了下自己的排名,一百多戶,大約在六七十名間,恰好是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這樣的名次,麵對這樣的樓盤,選到心儀的房子,恐怕是很難的。我和一些同是拆遷戶的朋友,會經常在一起交流意見。

我個人的分析和取舍過程如下:

1.小套采光好,但夏天可能會比較熱,通風較差,實際居住麵積隻有90平方米,相比大套,居住麵積整整小了10平方米,舒適度肯定遜色於大套。所以,直接把小套全部否決掉。

2.大套的房子10樓以下,采光都非常差,通風隻是比小套稍好而已,內部構造也沒有什麼優勢,所以要選就選10樓以上的大套房子。

3.樓頂是開放式的,空間比較大,人員可以自由出入——正因為是開放式的樓頂設計,所以建築設計時,為樓頂進行了非常厚的防水層、隔熱層,隔熱材料上邊,還鋪上了花磚,四周有一米半高的厚實的圍牆。這一點,對十二樓的住戶比較有利。想象得到,晚飯後,到樓頂上來觀觀光、乘乘涼,是一件相當愜意的事情。而且根據我的測算和分析,將來樓頂的空間,在去除掉安裝太陽能的麵積之後,還會有較大的節餘部分。而這部分空間,將會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