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穩定發展(1 / 3)

原本的計劃,都因為“鼠疫事件”而被迫押後了近十天,伴隨著“隔離區”的撤銷,原來的計劃繼續進行。

古昊原本是想小範圍的召見一下鄂王爺及部分將領,但是由於“小草原王”的事件,古昊這次決定以曌國皇帝的身份和草原王赫連徽深刻的會談一次。

就現狀來看,整個迫害赫連勃淵的事件無論如何都有一個指向,就是挑起兩國的不和,甚至是戰爭,為了敵人的這個目的,古昊怎麼好不積極的聯合勇猛的草原勇士,好好的打擊一次藏在暗處的敵人呢?無論如何,“擁有共同敵人的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古昊認真的考慮過慶心提出的“求同存異”的提議,在沒有明朗曌國的敵人到底是誰的前提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十分正確的決定,如此抽絲剝繭,漸漸的查找,必然會找到自己的敵人,也或許是呼蘭國的敵人,無論這次事件到底是針對的誰?總之應該爭取時間簽訂一個合作盟約,這對曌國和呼蘭都是最好的。

這幾天,通過探衛的調查,以及古昊見雄威王爺的經曆判斷,基本上可以確定雄威王爺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雄威王爺之所以不斷的向朝廷要棉衣、糧草甚至是軍餉,隻是為了引起朝廷的注意。因為雄威王爺發現,今年送來的物資水平遠低於往年的標準。棉襖比以前薄了不說,棉花還不是新的,糧食運來的也不是往年的精米,軍餉來的也特晚。

偏偏今年冷的特別早,天氣也特別的冷,為了戰士們的生活質量,雄威王爺就不停的寫奏章。

雄威王爺自然是不忿於那些經手並盤剝軍資的沿途的官員的無恥,恨他們竟然連保家衛國的戰士的糧餉都克扣替換,於是就就著增編為名大力的要糧要錢,目的就是要做的過分,就是想要朝廷來查他。

雄威王覺得,朝廷對邊疆的重視是人盡皆知的,派下來的欽差大臣必定是貴不可言的,多半會是親王貴胄,於是不顧門客的勸阻,執意按照自己的性子般了,無非就是想要將這件事情鬧得沒有辦法敷衍過去,讓那些在他的糧草上做手腳的人知道知道不尊重他的下場。讓那些日漸囂張的官員知道他堂堂雄威王,皇族外戚,征戰沙場的重臣不是可以輕視的。

不得不說從鄂仁業自己的角度出發,這件事情做的還是很陰損的,那些陰過他軍餉的人,不論多少,估計都逃不過一死了。

反正他自認這樣的作為是沒有問題的,他分文不會取戰士們的一分一毫,等欽差到了,說明一切,協助欽差嚴辦了那些投機倒把的敗類,也算是為曌國除害了,當然也是為自己出氣了。

隻是鄂王爺這次做事太有水平了些,確實引起了朝廷的巨大的重視,更將當朝的陛下引來了。

雄威王爺見到皇上的時候,先是一驚後是一頓痛陳如今官中的齷齪;慷慨陳詞語重心長的勸說古昊不可姑息必須嚴查。

古昊當然會嚴查,為官者貪圖小利,他不讚成但是也鞭長莫及,隻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軍餉一事,抓一個就是斬一個,絕不姑息。當天他便書信給任遊,勒令其嚴查。

古昊見雄威王爺之前,內心多少有些不確定,畢竟人心善變,他實在擔心邊疆的獨大養野了這位王爺的心,但是見到鄂仁業之後就基本上定下心來了。

就他對這位雄威王的了解,這種顯得有些固執並粗糙的計謀他是完全施展的出來的,這也說明他信任朝廷仰賴朝廷。他要是真的以“為君著想”為由,將各種證據收集清楚了,把折子寫明白了,再招來妥當的人都報到京裏去,從而幹涉了其他州縣的官吏,那才變得不妥了呢。

所以,就當初對邊境的評估看來,古昊的親自到來,就有點兒顯得小題大做了。但是就現在的局勢看呢,他的到來,卻也有些好處。

邊城這邊雖然是曌國和呼蘭國的交界線,但是卻出現了很多股到現在還沒有看的清的勢力;局勢有點兒複雜,如果不是古昊他親自到了邊城處理,即便是派了儀晟王古晟過來,決策上的事情還是要往京城報告,書信上一來一回的,終究是要耽誤時間的;就比方赫連勃淵的事情,古昊準備安排“互惠盟約”的事宜了,如果是旁人來了,一切流程恐怕要多耽誤個把月。

邊境之上,個把月可不是每個人都耽誤的起的。

再說,若不是自己來,時間上說不定會再快些或晚些,未必就能遇上“小草原王”,即便是遇上了也未必會那麼巧就下來,這麼想來,或許就是緣分。

能救下赫連勃淵,也是虧得慶心,有誰能比草原女神丹瑪更能打掉草原兒女的戒心呢。

一切或許是有些巧合,又或者是上天的安排吧。

丹瑪女神是呼蘭國的草原之神,是草原民族的信仰,據說她年輕美麗,膚白發美,她擁有三隻眼睛,額上的眼睛為湛藍色,可以洞悉世間的一切,她喜歡穿藍色的衣服,頭上喜歡佩戴真金藍寶石鑲嵌的花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