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約的建立,在平民中還不算引起什麼巨大的波動,但是一部分看見機遇的人已經動了起來,幾乎是盟約簽訂之後的下一刻,曌國的第一波富商便積極動作起來,而呼蘭國的各部落族長也都表示合作;古昊已經下令給工部,責令盡快開始選拔建造呼蘭皇子所的能工巧匠,慶心甚至已經著手開始設計圖稿。
針對勃淵喜歡“天上的故事”的這個特點,慶心為他設計了一座具有希臘建築特色的宮殿,並打算選擇性的將希臘神話中的一些正力量神的天神如太陽神阿波羅、新月之神福碧、狩獵之神阿爾緹妮斯的故事繪製在牆壁上。
每個人都因為邊城盟約告一段落而對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忙的不亦樂乎的時候,欽差任遊處發來的飛鴿傳書卻預示著新的忙碌即將開始。
自接到古昊的命令任遊便在皇族探衛的幫助下開始明裏暗裏的大刀闊斧查“軍餉克扣”的事件。
任欽差沿著軍餉走過的路重新走了一遍,沿途查探每一個需要集糧的州鎮,結果發現對於軍糧的籌備和運輸環節,全部都按照朝廷的要求,軍需按時繳納護送,途中少有延誤,每個州縣都確定了,從上一個州縣送來的軍資的質量和數量以及時間絕對準確,也就是說,軍餉在途中確實沒有任何不妥。
其實有這樣的結果也是情理之中。因為曌國的軟肋僅有邊線,所以朝廷明令過,“凡私自占用軍糧一鬥、軍餉一兩者,斬殺之。獲罪全族,族人永不能入仕。”早先為了軍餉的質量,也確實斬殺過所謂的“罪臣”,軍資便成了曌國官員的一個忌諱;故曌國的軍餉向來比較省心。古昊曾想過,大約沒有幾人敢真的大動軍資一二,果不出所料,路上果真沒有任何一界的官員敢動軍資一絲一毫。這一認知讓古昊和眾人感到欣慰。
路上沒有失誤,那麼軍資如今出了問題,就隻有兩個地方需要查證了,一個地方就是從邊城的上一個州到邊城的途中,另一個就是邊城到軍營的途中。這兩個環節,古昊直接遣派了探衛去辦,相信很快就能有答案,而與此同時,楊繼榮在楊繼業的幫助下,重新審查了一遍洪司的賬目。結果在這兩位楊家的年輕一代的努力下啊,終於找到了一個不易查找的問題。
楊繼榮他們發現,洪家的成衣店為曌國的軍人第一次加厚棉衣開始,洪家的商隊便開始了境外的生意,而且取道過長,繞過越國去呼蘭,實在不太合理。這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一條線索。
古昊沒有時間去考慮洪司的事情,既然發現問題,戶部侍郎在邊城,這種與錢財相關的官司,自然用不到陛下去親自處理。在呼蘭王族離開邊城後的第十一天,古昊和慶心應約前往達城,參加呼蘭每年最隆重的節日“白月節”。
曌國國君的儀仗在曌軍兩千的護衛和呼蘭禮官的引導下往達成進發,所到之處多半是茫茫草原,一望無垠,鮮少看見密集的居民,空曠的土地無處不是在顯示呼蘭國的地廣人稀,草源豐富。可見促進他們定居的方法,充分的利用好草原資源,無論是對曌國還是呼蘭國都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路行四天之後,逐漸接近達成,呼蘭的族民也逐漸的多了起來,帳篷外多是婦女在忙碌的準備著節日,年輕的少年時有跑馬呼嘯而過的,遠處也時而飄來姑娘們遼遠的歌聲。
“可真熱鬧啊,草原上的族民就是活的自在些。”古昊聽著跑的聲音,心情也跟著開闊了些“到了達城,朕也跑上一段去。”古昊來到草原,也多少釋放出了一些豪爽的性子,不似在京裏時那麼壓抑。
“陛下就趁著這次機會,好好跑幾場馬,鬆散鬆散;白月節過了,就要是曌國的年節了,咱們快些把邊城的事情解決了,也該回國了。”慶心說道,“真想念長輩和孩子們呢。”
“嗯,邊城事了,咱們就回去,讓繼榮也回去,盟約之後,邊境的戰事也就歇了,將士們可以班師回朝領賞了。”古昊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