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楊慶心的運勢真的不濟,自楊致禮去麵聖之後,楊家人雖麵上都不漏聲色,心裏麵卻都在為慶心盼著,盼一個似錦的未來。可是皇家卻一點暗示都不給,到處也沒有打聽到有什麼酒宴之類的準備,讓大家覺得慶心的光明即如石沉大海,這一家人的心,也像是陪著漸漸的往海底去了。
正在楊致禮準備再次麵聖的時候,宮裏出了道旨意,大致的意思是這樣的:太後娘娘病痛纏身,皇上為了給娘娘積福消災,預廣結善緣,命三品以上官員家未出閣的小姐沐浴熏香虔誠發願並仔細抄寫經文一篇,送入宮中,為太後娘娘祈福。(祈福也是按品階的,你一般人兒,你連給太後抄點經文的資格都沒有啊。唉~)
旨意一出,楊致禮也沒法兒再興去宮中給皇帝添亂了。隻說時運不好,天下間不管哪有什麼急事,如今也比不過皇太後娘娘的鳳體要緊啊。隻好緩緩,緩緩。可是越緩越讓人心沉啊!
就在楊家愁雲密集的時候,宮裏來人了,太後娘娘身邊最得力的安公公來了,口述了太後懿旨,大體是這麼回事:太後娘娘病重乏力,卻喜歡偶爾看一兩句經文,恰巧翻到了楊家嫡女楊慶心抄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見筆跡秀美,心頗歡喜,通篇看完大覺舒暢,自此感覺與慶心雖未謀麵但是頗有緣分,特宣慶心入宮,陪伴半日。
旨意一到,還未等著安公公說完,楊家的當家人楊致禮和楊夫人跪地這就合不上嘴了,“合著太後娘娘的病是專為他們家慶心長得”。心裏不免對著皇帝有一份難以表述的感激啊,為了慶心的事情,皇家連太後娘娘的病都犧牲了,可見皇帝對這位尚書大人的重視。而他們也決定,絕對不辜負這次皇上給的機會,要囑咐慶心好好表現。
努力平複著內心的激動,麵上卻要表現著對太後娘娘的擔心,在楊夫人給了安公公一份豐厚的“跑腿費”後,便讓重新梳妝後的慶心隨安公公“後宮半日遊”去也。
今天的慶心可是專門梳妝打扮了的,她也明白,這是個過場兒,無非就是個由頭,但是由頭歸由頭,今天這事兒必須認真對待,因為她要麵對的是這曌國最尊貴的女人。無論如何,不管是對太後娘娘的尊重,還是為了給太後娘娘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自己都要展現出最佳的一麵。總不能丟了楊家的場麵兒,所以什麼都沒有隨意的來,頭發是最莊重的額帕,妝是寄月重新給畫的,衣裳調的也是傳說太後娘娘最喜歡見的鵝黃色,襯得人額外明亮。
楊家的府邸離皇宮真算不得遠,還沒在轎子上顛多會兒功夫,就到宮門了,下轎低頭跟著安公公朝裏走,這個後宮是慶心第二次來,第一次是三年前的那次宮宴,隨著父親,並未著意瞅嚰,這次是自己一人跟著安公公來的,家裏下人隻能宮門外候著,她怕萬一有意外,迷路,到時候沒法兒,便小心又努力的刻意記下了每一處的景致,可這越是細心看,才發現了後宮裏的設計嚴肅而大氣,布局雖然嚴謹大方但是卻少了些細膩的細節,讓一群美貌年輕的女子散落到這樣的一個大大的莊嚴卻缺失了鮮活的圖畫裏,不免會更顯周圍的假山和錦湖過於生硬了些······慶心是喜歡設計的,也喜歡觀察別人的設計,於是看著看著思緒便遠了,這思緒還沒有整理完畢,坤安宮卻到了。慶心深吸一口氣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準備去見那位,正在改變自己命運的女人,一個無比尊貴的女人。
見到太後娘娘之後,慶心覺得心裏放鬆了許多,因為太後娘娘並不似自己想的那般精明算計的後宮老婦形象,相反,她給人的感覺很祥和,或許是因為她她老人家並沒有刻意著宮裝的原因吧,一件鐵紅色的便服卻穿出了特別隨和的感覺,歲月並沒有對她太苛刻,保養得宜的臉依然在展現著當年的傾國容顏,隻是眉宇間帶著些疲憊,難道旨意裏說的皆是實情,太後身體抱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