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盟約簽署,“貪墨軍餉案”也結束了,邊疆上的事情基本上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或者可以說,一切處理大大的超出了理想,於是古昊特許,讓一部分將領回朝受封。
因為王冰宏的事情,雄威王爺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心裏尷尬所以有些躲著皇上。但是古昊不會讓兩人尷尬下去,他珍視朝廷的能臣,再有大皇子的這層情分,古昊還是主動的想辦法化解,而為了化解這個尷尬,古昊也確實是廢了些功夫,所幸雄威王爺是一個豁達的人,兩人認真的說,最後也沒有什麼是說不開的。說到底雄威王爺也是被人愚弄了,其實他的心是向著朝廷的,這個毋庸置疑。所以兩人為了更好的溝通,甚至常常坐下來喝著酒慢慢的嘮,反而增進了彼此間的情分。
算了下時間,古昊決定與大軍一同班師回朝,剛好可以回京趕上盛平四年的春節,一來一返差不多也是百來天,算得上是圓滿結束了行程。
軍隊裏還在安排回京的事宜,雖然是簽了盟約,但是軍隊的部署還是要拎清楚的,這麼些年多數將領都沒有回過家了,誰留誰走都是問題,要安排好怎麼著都還有半個月的時間,趁著這個時間,古昊便住在了軍營裏,檢閱邊疆的軍隊以及接見邊疆的將領,時間安排的比較緊湊,互市的多多事宜也就安排給了最有經商頭腦的官員,楊家的兩兄弟。
隨著互市,家族在邊城的商號變得相對來說重要起來,趁著還不啟程的這些天空擋,楊家三兄妹開始著手整頓原有的商號,並適時的增設新的產業,以保證在互市中為家族得到最大的利益。
實話說,錢多了的人,做什麼都好掙錢,因著楊家兄弟還要處理朝廷的事情,他們就有著慶心先起草了楊家的發展方向和計劃,剛好這些也是慶心喜歡的。
楊家兄弟對慶心的經商眼光總是百分百的信仰,因為從小到大,她的點子給楊家帶來了太多的驚喜。
相較於其他商人看重開發呼蘭的特產、牧場等生意,慶心並沒有著力的去和他們競爭,而是著重把生意放在了曌國的邊城,針對良好的資源和未來的市場,她的目標是在最小的投資下希望能做到最快的收益回報。
慶心為自己的設想做了詳細的策劃,然後和兩位兄長商量,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
慶心的計劃主要在三個方麵,一是車馬行;這可創意來自於李威·施特勞斯的牛仔褲。
1850年,美國舊金山掀起了“淘金熱”,所有人都在為金子瘋狂的時候,隻有李威·施特勞斯在為淘金者提供結實、耐磨的牛仔褲。後來淘金熱過去了但是“李威褲”卻風靡世界。
所以說,改變思路就是新的出路。她也不提倡去呼蘭淘金,而是劍走偏鋒。
現在曌國和呼蘭互市,在朝廷的促進下,將來兩國會有通商、通婚的現象,也就是說,過去在邊城是空白的交通行業市場會被逐漸需求。慶心決定建立馬車行,可以出租馬車、出租馬、暫存車馬、提供飼料、暫存貨物等業務,甚至在將來,市場成熟的時候,可以操控“公車”,製造一種多座位的大馬車,讓需要過境卻租不起馬車的人“平攤”租車費用。
這是一個盈利且便民的產業。不單賺了錢,也賺了人緣。這個得到了楊二哥的大家讚歎,大呼要發展到全曌國,這樣就讓外出的人更便宜些。
第二個計劃是特色成衣店。
慶心的成衣店與原有的成衣店大有不同。一般的成衣店隻是做些特定的買賣或者是針對花得起錢的富貴人家。
慶心要的成衣店確是要的批量生產的“大店子”;主要鎖定呼蘭市場,各種款式,大量的生產。雖然著個舉動對楊家來說是小事,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有魄力的投資,就一般的商家,真的是算大手筆了。
慶心對衣服的要求很高;從麵料的采購到成衣的銷售,的一環一環,全部都有計劃;比如麵料的提供,主要是集中了平時隻負責自給自足的曌國邊城婦女。布料的采購就給了她們一個增加家庭收入的機會,楊家給她們原材料,突出布料的標準,讓她們在家務之餘多紡布料。然後定期有專人上門收貨。慶心還計劃,等到家庭式供應布料不再能滿足需要時,聘請勞動力,集中工作;逐步開展作坊統一製作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