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形式識別(1 / 3)

內部規定

上述文件並不是經濟政策的全部,甚至也不是經濟政策最核心、最敏感的內容。還有許多並未公布的內部規定,往往以通知、會議紀要、備忘錄、部門意見、暫行規定等形式存在,都屬於書麵材料,作為處理某些具體經濟問題的依據。這些文件的完整內容一般並不對外,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由政府機構的辦事人員掌握,即使有些內容可能會讓外麵的辦事人員知曉,但外界難見全貌。

內部規定的內容一般是對待和處理某類經濟行為的規則和尺度。例如,關於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這些內部規定就會具體計算投資密度達到多少、一畝土地的產值和稅收達到多少,就可以享受多大優惠。此外,內部規定在中國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規定政府如何直接參與經濟活動。中國政府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方式包括:由國有企業直接投資項目,設立投融資平台和產業基金投入一些項目,通過PPP方式參與項目等。政府直接參與的這些經濟活動,有時候會受到外界批評,所以以內部規定的方式存在就比較好。

政府法規、部門規章、內部規定多如牛毛,而且這些文件往往出自多個部門,有的部門相互之間並不通氣或者缺乏足夠的共識和妥協,就會存在政策雖然很多但不知道怎麼辦的情況。一個例子是,關於深化國企改革的政策,既有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又有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還有各部門頒布的二十餘個配套文件,包括《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製的指導意見》《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製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等,被稱為1+N個文件。但國企對一些具體問題還是不太清楚政策界限是什麼。就拿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一點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新議題、新政策,而是三四十年來一直在強調這個問題、處理這個問題。十餘年前國家也頒布過《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等專門文件。這次的文件包中很多文件都含有這方麵內容,其中《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還做了進一步的具體規定。不過,即使國有資產進入產權市場進行公開交易並符合所有規定,是不是就可以認定為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並沒有哪一個文件說得很清楚。特別是,如果有人告狀說有國資流失,到底由誰和憑什麼依據來認定或推翻指控,都不清楚。是文件製定部門不知道說清這些事項的極端重要性嗎?不是,因為這個問題是長期以來阻礙國企改革的重大困擾,企業界、研究界一直在呼籲要說清楚。由於幾十年來還沒說清楚,在已經出了1+N個文件的情況下,大家還在等新的關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文件,所以這個N就很難封口子,政策界限就一直沒有完結,就還得等下去。

內部規定

上述文件並不是經濟政策的全部,甚至也不是經濟政策最核心、最敏感的內容。還有許多並未公布的內部規定,往往以通知、會議紀要、備忘錄、部門意見、暫行規定等形式存在,都屬於書麵材料,作為處理某些具體經濟問題的依據。這些文件的完整內容一般並不對外,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由政府機構的辦事人員掌握,即使有些內容可能會讓外麵的辦事人員知曉,但外界難見全貌。

內部規定的內容一般是對待和處理某類經濟行為的規則和尺度。例如,關於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這些內部規定就會具體計算投資密度達到多少、一畝土地的產值和稅收達到多少,就可以享受多大優惠。此外,內部規定在中國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規定政府如何直接參與經濟活動。中國政府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方式包括:由國有企業直接投資項目,設立投融資平台和產業基金投入一些項目,通過PPP方式參與項目等。政府直接參與的這些經濟活動,有時候會受到外界批評,所以以內部規定的方式存在就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