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森立刻去把此事稟告祖母,鄧家老太太憂心兒子,想要答應,鄧淼在旁邊怯怯說:“是不是等大哥回來再說?”
鄧家老太太一聽這話,心裏頭就堵了,本來她有子有孫,往常時節遇事都是兒子拿主意,兒子不在,就問兒媳婦,兒媳婦去世後長孫也大了,所以老人家不管事好些年了,不料轉眼之間,兒媳去世,兒子下獄,長孫……也變外人了!
沒有鄧淼這句話,她還有幾分猶豫,聽了鄧淼的話,老太太立刻拍板,決定賣書給這個客商!但老太太畢竟留了個心眼,私下叮囑鄧森:不見到銀子不撒手,遇到什麼,記得多與福伯商量,可萬萬不能讓人把這救命的書給人騙走了。
鄧森自然答應了,回頭再與那商人交接,問及到交易方式的時候,這位陳姓客商卻主動提出了要在曲沃最大的大興商號交易。
此時為明朝中晚期,後世影視劇中動不動就使用的“銀票”尚未誕生,不過民間商貿繁榮,大量的銀子、銅錢運輸不便,所以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便逐漸產生了會票。
所謂會票是一些大商號提供的兼營業務,通常是甲地委錢,以會票為憑證,然後拿這張會票到乙地取錢。這會票比銀子方便,但使用範圍還不能跟後世的銀票相提並論。
山西北有馬、南有鹽,又近京師,所以跨地區的大筆銀錢轉運需求旺盛,這會票業務就比其它地方產生得更早。
那陳客商笑著說,“要不怎麼說萬事抵不過一個湊巧。我素來在山西和京城兩地行商,用的都是大興商號的會票。不然那來回幾千兩的銀子,隨身帶著哪裏放心。湊巧咱們曲沃就有大興商號的分號,咱們直接去商號兌銀子,當麵錢貨兩清如何?”
這簡直是把話說到了鄧森心坎裏去了。
不過那陳客商也提出了要求:“我走南闖北,做得就是誠信生意。說好了錢貨兩訖,那就要立個契,萬不能等下給了銀子,你卻在救了你家大人後,反口後悔。要求原價贖回藏書。我這小本生意,可禁不起這番折騰。”
鄧森覺得這個倒也合理,自然拍胸口表示絕無反悔之意。
陳客商卻咬死定要簽個契,他自稱為人謹小慎微,看多了這種當麵口頭同意,事後卻經由家族反悔的老例,最終還是買家暗中吃虧,折了本錢,倘若鄧森不願意簽契,那此事就作罷算了。
鄧森擔心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當下答應了——他們鄧家可不是那種會反口攀咬的家風。再說這個契隻是個保證書,交易若完不成便什麼也不是。
於是那陳客商當場擬了張契,讓鄧森簽名畫押後,因見鄧森年紀輕,又問:“家裏有大人嗎?”聽鄧森說有個老祖母,陳客商說:“那請老夫人也過一下目,若無問題也畫個押。”
鄧森想想這樣也好,就拿了契紙進去給鄧老太太,老太太也是識字的,看了契文,隻說是交易既成,定不反悔之意,並無不妥,便也簽了字,畫了押,她又留了個心眼,說道:“這契書沒拿到錢可不能給他。”
鄧森立刻去把此事稟告祖母,鄧家老太太憂心兒子,想要答應,鄧淼在旁邊怯怯說:“是不是等大哥回來再說?”
鄧家老太太一聽這話,心裏頭就堵了,本來她有子有孫,往常時節遇事都是兒子拿主意,兒子不在,就問兒媳婦,兒媳婦去世後長孫也大了,所以老人家不管事好些年了,不料轉眼之間,兒媳去世,兒子下獄,長孫……也變外人了!
沒有鄧淼這句話,她還有幾分猶豫,聽了鄧淼的話,老太太立刻拍板,決定賣書給這個客商!但老太太畢竟留了個心眼,私下叮囑鄧森:不見到銀子不撒手,遇到什麼,記得多與福伯商量,可萬萬不能讓人把這救命的書給人騙走了。
鄧森自然答應了,回頭再與那商人交接,問及到交易方式的時候,這位陳姓客商卻主動提出了要在曲沃最大的大興商號交易。
此時為明朝中晚期,後世影視劇中動不動就使用的“銀票”尚未誕生,不過民間商貿繁榮,大量的銀子、銅錢運輸不便,所以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便逐漸產生了會票。
所謂會票是一些大商號提供的兼營業務,通常是甲地委錢,以會票為憑證,然後拿這張會票到乙地取錢。這會票比銀子方便,但使用範圍還不能跟後世的銀票相提並論。
山西北有馬、南有鹽,又近京師,所以跨地區的大筆銀錢轉運需求旺盛,這會票業務就比其它地方產生得更早。
那陳客商笑著說,“要不怎麼說萬事抵不過一個湊巧。我素來在山西和京城兩地行商,用的都是大興商號的會票。不然那來回幾千兩的銀子,隨身帶著哪裏放心。湊巧咱們曲沃就有大興商號的分號,咱們直接去商號兌銀子,當麵錢貨兩清如何?”
這簡直是把話說到了鄧森心坎裏去了。
不過那陳客商也提出了要求:“我走南闖北,做得就是誠信生意。說好了錢貨兩訖,那就要立個契,萬不能等下給了銀子,你卻在救了你家大人後,反口後悔。要求原價贖回藏書。我這小本生意,可禁不起這番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