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重生之參加高考.第二章:農貿自由(1 / 2)

穿好衣服下地,桌子上母親給他留下了飯菜,用手一摸還是熱乎的,李明偉的眼睛濕潤起來。

他的母親叫劉小琴,一個淳樸得不能再淳樸的農村婦女,含辛茹苦把他和妹妹拉扯大,母親卒於2008年,常年的勞累讓她的身體垮了,李明偉想起母親臨終前合不上的眼睛,一直就這麼默默的看著他,其實母親最惦記的是自己的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又無法給他留下任何家產,含恨而終。

一想到這裏李明偉心如刀絞。

母親的病是被錢耽誤的,如果能早點治療不至於那麼快就去世。前世自己根本就幫不上忙,眼睜睜看她身體一天天虛弱下來卻束手無策,母親死後他悲痛欲絕,跪倒在她的墓前,久久不願意離去。

李明偉含著淚把早飯吃完,收拾完書包朝市裏走去。

自己還有一年就高中畢業了,當年拚命學習參加高考,現在想起來似乎很可笑。這個學上不上對他來說似乎沒有任何意義,但此刻李明偉想輟學肯定不行,父母對他抱著所有的希望,希望他能夠考上大學出人頭地,自己絕不能讓他們傷心。

好歹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再堅持一年,邊上學邊尋找掙錢的方式,對他來說還不算晚。

現在才不到8點,時間還早。李明偉轉身朝山城市郊的農貿市場走去。

農貿自由市場是中國80年代改革開放的產物。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在農村和城市恢複了曾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的農貿自由市場。經常飽受短缺經濟困擾和國營菜店冷落的老百姓,以一種欣喜的心情接受農貿自由市場的到來。

農貿自由市場坐落在熱鬧繁華的山城市區一角,一條不長馬路兩邊都是前來擺攤的農村人,把自己種的土特產帶來銷售給市裏的居民,那時候還沒有正規化的集市管理,誰來的早誰就占據一個好位置,來的晚的農民隻能擠在一邊,這也是他的父母為什麼要起大早趕集的原因。

一大早農貿市場已經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了,人們手提著菜籃子在馬路上穿梭著,與農民們討價還價,集市上各種蔬菜,雞鴨魚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那時候的菜農很實在,蔬菜都是最新鮮的,雞和肉類也都是土生土長的,而且價錢都很合理。

李明偉一邊走一邊看著,現在的農貿自由市場隻是一個雛形,隻有幾個戴著紅袖標的市場管理人員來回溜達著,那時市裏還沒有正式的市場管理部門,他們的作用不是來收取管理費的,說白了就是來維持次序的,哪裏發生爭執就去哪裏協調解決糾紛。

其中一個人李明偉認識,也姓李,李大矛,輪輩分來說他還得管那個人叫一聲叔叔。

李大矛有三十多年紀,此人能說會道,在這裏很是吃得開,成為市場管理員後,前來賣菜的農民都會討好他,見了他點頭哈腰的,塞包香煙給個肉菜什麼的,一分錢不要。

沒辦法,誰叫人家有權呢。

那年頭人還相對老實,尤其是菜農們從來不敢招災惹禍,得罪了李大矛這個菜市場你就別幹了。李大毛也不像現代的市場管理員那麼牛逼,耀武揚威,蠻不講理。都算是鄉裏鄉親的,得過且過,所以在市場上還算是個口碑不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