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敢想才敢幹(1 / 2)

“家裏有我和你爹就可以了,用不著你去操心。另外李萍我知道你心裏不好受,但是目前家裏的情況你也看到了,根本供不起你們兩人一起去上學。誰讓你投身一個女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將來能嫁上一個好人家是你的造化,這就是命你懂不懂?”劉小琴說。

李萍含淚點頭,一句話不敢爭辯,默默朝菜地走去。

李明偉也沒有說一句話,也默默回到自己的小屋,關上門眼淚不爭氣地流淌下來……

坐在桌子前,李明偉默默盤算著,自己想在農貿市場做生意,手頭就得有啟動資金。可哪裏來的錢,那年頭可沒有貸款一說,就是借錢都沒有門路,同班同學手頭都不寬裕,許多郊區來的學生身邊隻有幾毛錢用來吃中午飯,苗淼算是家境比較好的,也從沒見過她大手大腳的花錢。

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得從夥食上省錢,魚和肉就幹脆別吃了,每天能夠省下幾毛錢,一個月就是十幾元,再用這些錢錢生錢,那麼最初應該做點什麼生意呢,李明偉突然想起後世最喜歡讀的天下霸唱的《鬼吹燈》,裏麵的胡八一的朋友胖子回城後最先做的就是磁帶生意。

港台流行歌曲在七十年代末開始傳入大陸,迅速形成“男學劉文正,女學鄧麗君”的局麵,市裏雖說沒有形成這樣的市場,但也開始有人試常著偷偷摸摸搞地下活動。交易磁帶的場所李明偉也去過,到了晚上各種各樣的磁帶,喧嘩播放的手提式錄音機,人頭攢動的場麵,讓它難以抵擋地成為流行音樂愛好者趨之若騖的“寶地”。

那時的磁帶一般是二到三元一盒,賣出一盒的利潤是五角錢到一元錢左右,做這種生意的人還不多,本錢也不高,最可行的是時間,不會耽誤上課。

問題是賣磁帶得有手提式錄音機,現場放給顧客聽。80年代手提錄音機單卡新的得400元左右一台,李明偉根本買不起。“二胖”張牆家裏倒是有一台,他曾經偷偷帶到學校裏來顯擺,回去被老爸訓斥了一頓,那年頭家裏有錄音機可是一大件,與自行車,縫紉機,手表等同,一般人家還真的消費不起。

不過李明偉沒有氣餒,現在的他一心想得就是怎麼能夠掙錢,掙錢就得付出努力,就不能考慮太多,前世為什麼窮,就是因為有太多的顧慮,患得患失。80年代末先富起來的一批人盡然是出獄勞改犯,生意做的風生雲起,就因為他們一無所有,窮則思變,臉麵算什麼,不怕人們在背後戳脊梁,許多人硬生生闖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來。

敢想才敢幹,有基本收入的人們因循守舊,大多數是不敢邁出這最關鍵的一步。前世的自己就是其中的代表,固定的工作與幾十元的工資束縛住了手腳,眼看著別人成為萬元戶,也隻有羨慕的份,卻從來不想去改變自己。

其實隻要膽子大一點,思想開放一點,成功的希望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