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此刻他實在猜不準做出這兩件事來到底是李禕他自己的主意還是遠在長安城自己老爹李隆基的聖旨。 直到他們一大幫將軍商議完作戰的事情陸續退走後,李瑁才小心翼翼的朝李禕詢問道“叔,你這作戰的方案是兵部早已許可了嗎?”“許可不許可哪裏輪的著他們說了算,本帥早就八百裏加急告知聖人說大戰在即,一切由本帥自己定奪了,瑁兒難道你不認為此時是奪回鐵刃城的最佳時機嗎?就因為你的那個囚籠戰法施行,吐蕃早已把主力部隊拉到劍南道用來牽製高大帥了,而青海道這邊區區數萬人依仗鐵刃城的天險據守!”
“啊……您這是擅自用兵啊!就不怕我父皇怪罪!”李瑁此話一出口,李禕隨即便又大笑著開口道“小子,有些事情以你這個年紀是不能想明白的,為人臣子,若事事趨利避險,那當真便大禍臨頭了,而現在本帥意在替聖人他排除眾議,將罪責以一人承擔,又豈會有大罪,若此戰敗北,大不了身死而已,而後繼將領攻伐鐵刃城要塞之心必能更家猛烈……夫一人之身換大唐將來之百戰之利又何樂而不為呢?”
李禕說完還是一臉笑意的看著李瑁,似乎他自己剛剛所講的這些根本就不是什麼抗命身死的大事件,反倒等他雙手慢慢摸到地圖上那座鐵刃城的標識時又激動不已的呢喃起來“瑁兒啊!十多年了,吐蕃賊子依仗小小的鐵刃城不知禍害了咱大唐多少百姓,搶占多了少山河土地出,此戰你老叔我雖萬死而無悔,你啊千萬別怪老叔拿了你的人,又搶了你的糧,高大帥那邊本帥早已提前打過招呼,隻要你後續糧草快些運,耽誤不了什麼的!”
李瑁越聽心裏便越覺得感動,大唐要不是有著李禕這樣數都數不清的將領在邊境一心為國開僵闊土的將領,怎麼又會有後來傳頌千年不衰的大唐盛世呢?李隆基那個傻蛋也當真是命好啊!
“叔,您什麼都別說了,帽兒我全都聽您的辦,隻是帽兒剛剛聽您安排的作戰事宜,還是覺得有諸多不妥,既然明知鐵刃城地勢險要,為何還要讓大軍在正麵強攻呢?如此豈不是圖增傷亡……”
“你說的不錯,本帥也深知此法欠妥,換若以前本帥必定親率一支奇兵去奔襲,但現在倉促之間哪裏來這樣的猛士供本帥驅使啊!不過好在你帶來五萬突厥兵,讓他們打頭陣吧!死多少也無妨大局……”
“啊……叔你這當大元帥的有如此想法,恐怕不太好吧!毗伽老兒主動送大軍護送侄兒可不是為了讓他們當排頭兵的,而且他們自己也不傻,勉強送上陣前您能保證他們會盡全力嗎?”
“那你說如何辦,難道還要等兩年再戰!”“不不……侄兒不是這個意思,如今箭在弦上豈有不發之理,其實侄兒想說的是這偷襲的人選和兵馬也還是有的!”
“何人?”“王氏兄弟,王思深和王忠嗣他們二人雖然年紀不大,但身經百戰,王忠嗣更是聖人親自調教過的一等一好手,不光熟知兵法韜略,便是上陣殺敵也能以一敵百啊!”
李瑁乘機推出王思深,王忠嗣兩個族兄弟,其用意不言而喻,而老謀深算的李禕更是對此心知肚明,在意味深長的看了李瑁幾眼後便點點頭道“王家二小子,本帥是知曉的,至於你說的王忠嗣那更是如雷貫耳,聞名隴西隴右兩地,月前他還曾擅自出兵遊擊了吐穀渾的一個部落,此事若不是本帥給強壓下去恐怕難以善了,瑁兒你此時舉薦他倆擔當先鋒奪營拔寨就不怕朝中有人彈劾你結交軍旅將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