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倒黴的張說(1 / 2)

李瑁看著被王思深被追命四人緊緊按壓住後,依然還在不斷掙紮的咆哮,於是隨手拿了一杯茶水便往他的麵門潑了上去。

“王思深,本王知你此刻悲傷過度,情難自控,但你若一直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將滿腔怨恨強加在本王身上,那你也是死路一條明白嗎?還有你太原王氏的那些種種過往本王根本沒興趣知道!斯人已逝,你非要報仇雪恨,本王不攔著,但是麻煩請你先搞清楚目標好不好?另外報仇之前最好想想你王家的幾萬口子……”

李瑁說完這些話後,隨即便大步走出了軍帳,而當路過王思深的身邊時,他又刻意停留了幾秒伸手在他的後背輕輕拍了幾下。等李瑁的身影完全消失在營帳外後追命四人才緩緩的鬆開了王思深的束縛。

“王將軍,某家兄弟四人得罪了!殿下他剛剛說的話還請您三思而後行,大戰在即,萬不可讓個人恩怨衝昏了頭腦啊!殿下之良苦用心,煩你用心細細琢磨一番吧!告辭……”

此刻空空的軍帳裏隻剩下那幾張信紙在泥地裏隨風翻滾,而王思深望著紙上那幾行爾父身死,皇後被貶……幾個大字是格外的刺眼,於是在刹那間他淚如雨下,直至扒下自己頭上的鐵盔一個勁的往地上叩首。

“阿爺……你好糊塗啊!深兒不孝,深兒不孝……你一路走好!”

而萬裏之外的長安城大明宮內,李隆基麵對著數百臣工的齊齊跪地懇求依然麵不改色的在大聲厲喝著。“好好……你們口口聲聲說皇後母儀天下,事關國體,不可輕動,但她做了些什麼你們又都知曉嗎?還有那王守仁竟然膽敢私下教唆,說什麼皇後可學武家一般……嗬嗬好一個結發夫妻啊!”

坐在龍椅上的李隆基講到憤慨處時,臉色立即又變的鐵青,甚至於整個人都激動的顫抖起來。

“聖人,一塊木牌死物,幾句流言蜚語,又怎好信以為真啊!皇後娘娘她向來仁慈寬厚,多年來從無半點逾越之舉……此事還需徹查,您不該如此乾綱獨斷……!”

“張說!朕忍你許久了!爾幾次三番目無君上在朝堂之上大放闕詞,稍有不瞞,便與朝臣開口謾罵……滿朝文武數百人,難道隻有爾一人是忠臣乎……”

“聖人!老臣我一心為大唐社稷著想絕無半點私心啊……往日或許在言語上……”

“聖人!臣等有本要奏!”“準!”李隆基看到禦史中承宇文融,禦史大夫催隱甫二人齊齊站出朝列張口,於是立馬應諾了他們的請求,因為此刻李隆基心知肚明這倆個家夥想要開始做什麼了。

“聖人,老臣要彈劾右相張說乘封禪泰山之時專權,徇私,舞弊,收納賄賂之種種惡行,更有甚者他還曾私下光邀術士占卜天道……封禪之際,張說以官職之便利,安排親信隨行多達百餘人,且越級提拔一幹人等,而真正有功之人他卻視而不見,少有封賞……”

隨著宇文融,催隱甫倆人一樁樁一件件的把自己的那些醜事般到台麵上來後,張說的額頭上也不斷的隱隱滲透出些許汗水來,直到此時他也才真正的後悔當初沒有納諫張九齡的勸告。

早在封禪泰山歸來長安時,張九齡便曾親自趕往相府勸說與他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應該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麵,有功勞的舊臣排在後麵。如果顛倒了順序,指責和批評就會產生。現在登山封禪,廣施恩澤,這是千年—遇的大事。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澤,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吏末流卻先被加官晉爵,此風一開定會招致天下各地的人失望。當時張九齡言辭懇切,還言道此時製訂草表事情尚有回轉的餘地,可以更改。 不過當初的張說意氣風發,被私欲衝昏了頭腦又哪裏會把這些話放在心上,甚至還出口反駁事情已經定下,荒唐無據的猜想根本不值得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