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後麵讓大將軍王阿紮西更加理解不了的是:東北方安信王李禕的大軍和西南方麵高仙芝的大軍,兩線加攻的作戰風格也是一改往常,非但沒有猛打猛衝的朝李瑁所在的昌都城回合,而且還打打停停表現的極度倦怠。而這樣的戰法恰恰又是阿紮西所不願意看到的,他最初的本意,看似重點在絞殺李瑁的孤城昌都,實則想著的是將自己的十幾萬大軍安放在中路線和南北兩路大軍交相呼應。
隻要李禕和高仙芝兩者的任何一方冒險突進高原表現出急於救援李瑁的跡象來,那麼他立刻可以命令大軍大開缺口放任其孤軍深入,然後自己所在的中路軍調轉槍頭直接給他來上一個首尾夾擊,依仗地域之勢把唐軍主力逐個擊破。
可是現在從李禕和高仙芝的一路穩健打法來看,倆人明顯看出了自己的戰略意圖,如此一來,原本簡單的圍點打援戰略在一瞬間就變成四方膠著的對抗戰。
於是阿紮西此時內心非常焦慮,他明白隨著四方戰場對峙的時間越長,那麼劣勢必定會朝自己吐蕃這一方傾斜,因為戰爭打到最後比拚的將是兩國的國力,換話說也就是強大的後勤保障,李唐國力現在如日中天又豈是小小的吐蕃所能消耗的起的。
阿紮西在戰爭初期其實也有想到過這一點,但他之所以明知不可為還要為之的目的那便是他早已看出了壽王爺李瑁的險惡用心。隻要李瑁主張的囚籠戰法在劍南,青海兩道逐步展開,那麼介時吐蕃的敗亡將毫無懸念,剩下的也隻是時間問題。
而此刻自己所麵對的昌都新城如此的堅固難以攻下,恰恰也好驗證了他大將軍王阿紮西的猜測和遠見,一座小小的昌都新城尚且如此堅固難攻,那麼日後若成百上千個如昌都一般的囚籠之城在吐蕃漫長的邊境線一字排開,繼而層層推進。
他小小的吐蕃國又將該如何應對呢?所以阿紮西為了吐蕃國的一絲生機,他不惜大膽冒犯赤德讚普的權威拉攏起吐蕃國內的諸多部落頭領來,因為此刻也隻有舉全國之力與李唐拚死一戰方能化險為夷。
但令他阿紮西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小小的昌都城眼下竟然都能變成一根難以啃下的硬骨頭,讓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不過為了趕在大軍糧草耗盡之前拿下昌都活捉李瑁來扭轉局勢,為今之計擺在他大將軍王的麵前也是隻有一條路可走,那便是更加猛烈的不計代價去攻擊昌都城。或許也隻有這樣才能給安信王李禕,劍南高仙芝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使得他們在慌亂中犯下一定的錯誤來。
阿紮西知行合一,行動果決,在第二次發動攻勢時,便發現攻城的不利之處,並且修改了前一次的紮堆猛衝打法,這一次不單單把奴隸軍四處散開,還更加有意識的在他們中間加入一些吐蕃正規士兵用來充當指揮和帶頭的做用。
如此一來李瑁先前在城頭上安排的那些大型投石機似乎在一瞬間便成了擺設。“殿下!您看他們一個個都分散開來衝鋒了!咱們的投石機根本發揮不了作用,現在隻能用弓弩不停的點射了!”
“那就射吧!一幫人稀稀拉拉的往上衝有什麼用!等到了城牆邊上還不是要重新紮起堆來扶梯子,搭人牆,阿紮西腦子還算活絡,要是他現在有炸藥的話還真能把城門給炸開了……可是他做夢也想不到,老子那扇城門就是個裝飾狗日的早用板磚壘事了,讓他們扛著木頭使勁撞好了,我就不信他們還能把五六米厚實的水泥牆給撞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