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老臣以為此時乃倆國和談的大好時機,這一來吐蕃雖大敗,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壽王殿下他若想一舉攻下王城想必也不甚容易,這二來金成公主乃聖人至親,此番她命人帶來親筆書信足見和談之誠意,我大唐上國自該有上國的風度雅量……”
“嗯!宇文愛卿說的也是有點道理,如此一來也能省的戰火再起!生靈塗炭,隻是眼下吐蕃苟延殘喘似乎也是千載難逢的良機,要是帽兒他真能……”
“聖人,古人雲善動刀兵絕非仁君之舉,壽王殿下他年輕氣盛不知量力而行,此番妄圖一戰定乾坤實則是太過心急了,此前幾個月來的大戰朝廷上下一心不斷的調撥糧草軍械支援西南,時至今日百姓早已是不堪重負,若此刻還要繼續對吐蕃發動滅國大戰,必將曠日持久拖累國力啊聖人,另外據兵部密報吐蕃現在正緊羅密布的聯合著黑衣大食等西域小國妄圖一起用兵夾擊我安西都護府……”
“賀卿,此消息當真?”“千真萬確,而且壽王殿下他如今年不過十四,小小年紀便手握國之重器,怕是……”
賀之章說道這裏時,李隆基就有點不自覺的把目光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太子李英,見他麵無變色,便又隨即開口道“眾愛卿都說的有理,此番大戰偶然為之,本就非朕之意,事到如今也是該到收場的時候,為天下百姓民生計,朕決定與吐蕃赤德讚普議和!上書省草擬真旨意盡快傳送至劍南吧!另外對於和吐蕃使節和談之事便有太子去辦吧!”
“孩兒,遵旨!敢問父皇一句,那眼下瑁弟正在領軍攻打邏些王城之事該如何處理啊?”
“還能怎麼處理?快些派人把他招回長安來,以朕看這小子以後就不能再讓他出長安城了!八百裏加急讓安信王親自給送回來!一大一小全沒了分寸!”李隆基話裏有話,對於李禕瞞著自己把十萬大軍擅自交給李瑁,他是真的有些不開心了,當然他李三郎玩起平衡的把戲來也是非常的高超!例如這次把李禕召回長安便是打算給他一個職位相當高的文職來當當。
話說這邊李隆基快馬加鞭的正朝劍南送去了停戰的命令,而邏些王城下的李瑁卻是在打著時間差,不斷猛打猛攻!因為他心裏明白隻要趕在停戰的命令到達前把赤德讚普弄死,那麼一切的阻撓都將是徒勞的啦。
“殿下……一連三日了,我們的車弩雖然厲害,可是吐蕃賊子總是躲在城內,我們難以對他們造成巨大的傷害啊!另外邏些城太過險峻,我們的攻城梯子壓根無法推進!”
“嗯!這些本王都看到了!現在訓哥你去把那些真心歸降的吐蕃奴隸都拉到陣前來,命令他們拿著大喇叭喊話,多說一些我們大唐優待俘虜的政策,還有就是把火灶也都埋到他們能看的見聞的著的地方來,盡量燉肉,蒸白麵滿頭……狗日的老子就不信他邏些王城裏有那麼多糧食像我們之前那樣發給百姓吃……搞亂他們,一定要讓他們起內亂,對了你哥王思深有聯絡到了嗎?根據俘虜的交代阿紮西早就把他送進王城了的……”
“已經有探子潛入邏些城了,不過還是沒有什麼消息傳來,王大哥他會明白殿下您的意圖的,要是幾百個探子能彙合到一起,便很有可能裏應外合的助我們拿下南麵的城門,隻要介時城門洞開,那麼突厥前鋒軍就能依仗他們快馬優勢突擊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