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您嚴重了,下官當不起,當不起如此的誇讚,此時距離江門不遠了,殿下咱還是先行趕路吧!”
張九齡這麼一提議後,李瑁隨即便點了點頭,於是長長的隊伍再次出發向廣州城也就此時的江門州府行進!在之後走了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眾人終於遠遠的看見有些破敗的廣州府江門城樓。
而城中的那些富戶鄉紳還有大小數十個官員應該是提前得到了張九齡的知會,一大幫人老早的就堵在城門口張燈結彩,鑼鼓喧天的夾道歡迎著。
不過李瑁走下馬車在看到這一幕時也是輕車熟路的揮手致意,然後與一些要緊的官員說了幾句客套話後就在護衛們的簇擁下慌慌張張的趕到了州府後院安頓,也就是張九齡自己臨時居住的場所。
“殿下,住所簡陋還望您……”“無妨,無妨,由此也能看出你張大人為官簡樸嗎?本王以前所到之處住的不是別苑就是莊園,這辦公衙門還是第一遭,這般便挺好的,不用再另行安排了,本王手下的那些人他們自己會就近租賃民居安頓的!一日兩餐什麼的也不用張大人您費心,您尋常怎麼樣便怎麼來好了!”
“那下官就太慢殿下您了,您先吃些水果,喝點蔗糖水歇歇腳,嶺南別的東西沒有,可這要說水果,綠菜,蔗糖……那是遍地都是啊!相親們聽說您這位十八皇子來了,都爭搶著送水果來呢?其實他們也是體諒下官囊中羞澀……您看這大堂上端放的粟米,也都是相親們自己省下來的!”
張九齡一邊說一邊捋著胡子,可笑嗬嗬的沒說幾句便有些尷尬的低下了腦袋,或許此刻他正在為自己無法造福鄉裏而自責。但李瑁接下來的幾句話又仿佛一支強心針,立刻又讓他張九齡展開了笑顏。
“理解,理解!官為民,民為官嗎?像您這樣的好官能到嶺南來就任,也是嶺南百姓的福氣!不過今後等榷場建立起來,相親們的生活會變好的!”
“壽王殿下所言極是,嶺南雖說明麵上是不毛之地,距離京師山高路遠,但其實這裏物產富饒,要是能想出好法子運送出去的話,百姓的生活實在不該如此艱辛的……”
“張大人您這思路很對頭啊!要想生活富,必須先修路,要想生活好必定先搭橋啊!今後不光嶺南路要修,劍南的蜀道也要一並修起來!哪怕修它十年百年……不過此事急不得!要不然冒冒然動手,就又重蹈隋煬帝的老路了,南北運河現在看來利國利民,可當時卻是勞民傷財的不義之舉啊!”
李瑁話邊摸荔枝,邊對著張九齡侃侃而談,在老張剛要出言提醒時,他更是快上一步的話鋒急轉,把建造大工程的弊端先講了出來。
然後張九齡聽完便站那楞楞的傻眼了,他不知怎麼的總有一種感覺李瑁不僅不像一個十四歲的少年郎,而且他從李瑁的言談舉止中,更是明顯的發現眼前這個十八皇不但子事事考慮在人前周全,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連道家,醫家等雜學也是能融會貫通的知曉皮毛。
他此刻雖然表麵上顯得平靜異常,可是內心之中早已雲雨翻騰,再聯想起自己在長安時曾與張說的一番閑談,說實話張九齡他有點擔心了,皇家此時幾十位皇子要說偶爾出幾個賢明,能幹的王爺來那是正常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