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瑁在飛奔出大明宮後便在第一時間命令侍衛八百裏加急趕往了嶺南送信,另一方麵更是親自跑到天然居總部和漁四娘秋香碰頭並且調用了商會的全部力量收購去各處收購米糧,甚至還把與平常用來在暹羅等東南亞小國貿易的商船也一並停止改為糧食進購。
“殿下,現在賬冊明麵上能調動的船隻也就一百來艘了,要不奴家趕緊派人去福州船廠看看,他們在兩月前便接到了嶺南航海學院的訂單,想必此刻多少也造出些來了……”
漁四娘雖然挺著個大肚子,但看到李瑁急的在原地直打轉時,她還是強撐著身體坐在一旁幫著出謀劃策起來,不過四娘的這句話倒也是非常及時點醒了李瑁,因為在這樣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唯一能大批量運送糧食土豆……也隻有通過船隻才能做到了。
“四娘,你先休息一會,這些事情便交給秋香來辦好了,不光福州的船廠,江南各地的也要同時派人去調運船隻,目前的情況是無論走運河,還是海路,反正都是越多越好,至少在那些大氏族還沒有平價拋售米糧前,我們商會必須源源不斷的把糧食運送到各地,對了,思洛是不是一早便趕回太原去了!也不知道她們王家這次……”
“殿下,王家此次應該沒有參與其中,思洛妹子她之所以這麼急的趕回去,便是想著把山西境內的糧價給穩住,畢竟她們王氏一族在太原……”“嗯……真是個好丫頭啊!山西的糧食如果能被打下來,那麼幽州,山東附近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少許多,畢竟明天開始周圍的十幾個平安倉就要放糧了!現在唯一讓人擔心的就是川蜀,湖南湖北幾個地方了……嶺南離他們千裏迢迢且隻有陸地運送一條路……張九齡啊張九齡關鍵時刻您老可千萬別給本王掉鏈子啊!”
李瑁在心裏默念完這些也隻能做下來陪著漁四娘死等,因為此時他該做的不該做的事情都全部做完了,剩下的那麼也隻能聽天命盡人事了。
於是在漫長的一周等待後,長安派到嶺南去的人終於趕到,不過讓人驚歎的是張九齡就仿佛是未卜先知一樣,早已經把豐收上來的土豆,紅薯堆積在了新造好的碼頭之上。
“楊釗啊!你瞧見那連綿不斷的帆船了嗎?本官若是沒猜錯的話一定是壽王殿下派來的!”“來的好啊!要不然咱這幾百萬石的土豆紅薯還不都被曬成幹了,可是咱們豐收的消息剛送出去,殿下他怎麼就那麼快的派船來了呢?”“殿下他神機妙算,事事想在人前,希望這次也是福不是禍吧!本官心中總感覺……”就在張九齡的話剛說一半,他身後幾個衙役便帶著兩名滿身塵土的王府守衛衝到了眼前。
“壽王殿下急令,詢問張大人您土豆紅薯是否大豐收,有多少產量請一一上報,目前大唐十幾個道府皆出現不同程度的糧荒,十萬火急,另外殿下他還希望張大人您調集所能征召的車馬趕緊把土豆,紅薯運送一部分到湖南,湖北川蜀等地!剩餘部分全部通過海船運送至山東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