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張網以待(1 / 2)

大族老一語道破關鍵所在,而作為嶽丈大人的王守歸災細細品完這幾句話的要害之處後更是樂的直點頭,然後轉身就精神抖擻的衝向了女兒王思洛的閨房。

另外李瑁在離開王家祖宅後,也是一刻不敢停留的返回了京師長安,連與王思洛道別的話也沒顧的上說,一路上除了快馬加鞭的趕路外也是不停的安排人手關注起了清河催氏的情況,若是放在以前李瑁他還真有點不屑於去搞這些特務盯人的把戲,可今時不同往日,在催清風開了這樣一個不好的頭後,李瑁終於也是明白了自己皇子的身份好像不是保命的護身符。

因為在那些為了自身利益能不擇手段的人眼裏看來,皇子也不過隻是一個符號罷了,父子兄弟尚且可刀兵相見,何況自己這麼個斷人財路的人呢?

同樣的三天路程,李瑁硬是給縮短了一半,在到達長安城內的第一時間李瑁便直接匆匆的走進了大明宮。

而此時年過五旬的李隆基依然精神抖擻很是勤奮的在禦書房內忙碌著政事,他在見到李瑁的身影後,似乎也沒表現的多少驚奇和親昵。

“怎麼這麼快便從太原府回來了?你不是去找那王家女娃了嗎?對了朕聽聞你委托她辦的兩座學府甚是出名頭,好像整個關內道的學子都爭先恐後的要進那個太原學院就學嗎?”

李三郎看似平淡無奇的詢問,但字字句句都在表明了他自己這個帝王的耳聰目明,也更是在向李瑁暗示他所有的行動都是在他這個帝王掌控之中的!而李瑁在聽完這些話後,沒有震驚,沒有失落,行為大禮後依舊和往常那樣沒半點規矩的走到了李隆基的龍桌前,然後咧嘴笑了聲便主動握起墨塊在硯台上研磨起來。

“嗬嗬!父皇您真是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啊!連孩兒去找思路玩耍的事情都這樣一清二楚!”“混賬,都是三個女娃娃的阿爺了和朕還這般沒個大小,你以為朕願意看著你嗎?那是朕怕你這個不長勁的東西又胡亂惹出禍事來,有事就直接說,別在這假惺惺的賣好!朕還不知道你的德性嗎?”

“父皇聖明,孩兒此去太原得到了一個消息,隴西幾個氏族怕是這幾日就要低價拋售糧食了,父皇你之前的敲打似乎不大起作用啊!”李瑁一邊磨墨一邊輕聲的開口說了這麼一句,而李隆基在聽到他這般說後,臉色上雖活沒多大的變化,可寫著奏章的筆卻不經意間的弄花了墨汁。

“朕已經早知曉了還用的著提醒,他們這幫家夥是越來越不像話了,你不就是開了幾個作坊為朕攢些體己錢嗎?到底礙著他們什麼事了,這樣不依不饒的非逼著朕處置你,難道關了紡織廠,關了你的酒樓,水泥廠,他們的田地便能長出金子來不成?”

“父皇,您先別生氣,這事說起來也是孩兒當初考慮不周在先,光想著給那些流民找些吃飯的活計,可不曾想後麵越來越多的莊稼漢都聞聲跑工廠裏來做工了,也難怪他們這些氏族會把孩兒視作眼中釘肉中刺,眼下埋首肯踏實種地的壯勞力確實減少了許多,長此以往孩兒也覺得有諸多不妥的……”

“哦,你小子今日怎麼突然轉了性子,還替他們講起好話來了,但你這番說詞也足見你用心思考了不少,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咱這大唐江山說到底還是得靠那些莊稼地支撐起來的,要是這天底下都沒人肯種糧了,你父皇的這把龍椅怕是也做不長久了,先前你小子便言辭鑿鑿的說過有解決之法,那麼到了今日之局麵總該和你阿爺我開誠布公了吧!”

李隆基說到這又不覺的起身走出了禦書房站在回廊上矚目遠眺起來,而李瑁和高力士倆人便低著腦袋一左一右的跟在後頭移動著。

“父皇,辦法是有的,而那些已經開了的作坊也是關不得的,現在商稅提高到了五十抽三,這一筆收入對於大唐國庫來說可以說非常可觀的,至於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的困局孩兒到是還有一個解決之法,咱們唐人不願意種,可是吐蕃道,劍南道旁的南召國,另外還有高句麗,暹羅……他們這些地方窮山惡水當地百姓是想耕種也沒地種啊!若是把他們全部遷移過來豈不是兩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