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在小花園做完了後手準備,而與此同時大明宮的禦書房內李隆基也正好在拉著李林甫旁敲側擊的詢問起了如何抱的美人歸的好辦法。
“這個聖人您的意思是逍遙王妃和殿下他成婚三年多來還未誕下子嗣,恐外界百姓生出流言蜚語嗎?”“是啊!朕也是今日去劇院觀看了演出才聯想到這一茬,那楊家女出身門第雖不落俗,但三年多來,帽兒的其他側室頻頻生了子女,唯有她這個正妻無所出,你說說這像什麼話啊!要知道帽兒眼下在大唐百姓的眼中可是堂堂賢王,這將來的封爵總不能沒有嫡出的繼承人吧?”
“聖人您所言極是,微臣眼光淺薄,倒是一直未曾想到這些,此事確實非同小可,但如今逍遙王殿下好似並未有休妻的打算啊!坊間甚至傳聞他們夫妻二人時常成雙入對的進出,很是恩愛,這事著實令人為難啊!!”
聽到李林甫說起李瑁和楊玉懷的恩愛場麵,李隆基也不知道怎麼的臉上瞬間不自覺的陰沉下來。繼而朝著李林甫大手一揮怒斥道“行了,朕叫你來不是想聽這些的,平日裏老說能為朕分憂解難,可一到關鍵時刻你哥奴兒也要學朝堂上那些沽名釣譽之輩來敷衍朕嗎?”
“不不……微臣不敢,微臣絕非那隻知逞口舌之利,而無辦事之能的,諂媚之人,微臣眼下是有一辦法,可使得逍遙王殿下與楊家女和離,而旁人又挑不出什麼錯理來……”李林甫被李隆基這麼一嚇唬後,當場便跪倒在地苦苦哀求起來,而深知帝王心思的他,此刻也不得不放棄李瑁把一顆心全部傾斜到了李隆基這邊。
“哦!那你到說說看,有何良策?起來吧!朕知道你的本事,而且這滿朝文武能和朕說說心裏話的也就你哥奴兒一人了,起來說話吧!”“喏,微臣謝聖人您體恤!”李林甫一麵起身整理朝服一麵又不經意的抬手擦拭起自己額角冒出的冷汗,等整個人完全冷靜下來後,才緩緩開口道“聖人,太後娘娘最近身體不是有些不適嗎?您可以借此機會在眾皇子的妃嬪中挑選一德行資智上佳的進皇家道觀中為她老人家祈福,而我大唐女子凡入道者則需無俗事纏身……微臣的意思是逍遙王妃要是一朝中選想必逍遙王殿下他也挑不出什麼理來了?”
聽著李林甫娓娓道出這條毒計,李隆基還未聽完雙眼便立刻閃現出了亮光,甚至忍不住抬頭回望了一下站在身旁的高力士,似乎在征求這老奴才的意見,而高力士本就是李隆基最為忠實的一條老狗,眼見事情發展如此斷無更改回旋的餘地,也隻好揮起出頭在李瑁的牆角上順帶挖了幾下。
“聖人,老奴也以為李大人的妙計想的甚是周全,咱們大唐帝國向來以孝義傳天下,這太後娘娘她老人家身體抱恙,做晚輩的理當出力祈福,不過宮中的皇家道觀似乎有點太紮眼了,以老奴的愚見,此事還是不能太急於一時,眼下不如就將逍遙王妃先敕攝到洛陽的太真宮裏出家吧!這般一來朝堂裏的那些相公們想必也不能對聖人您說三道四了,這聖人您的誕辰,天長節還是要過的安生一些才好啊!”
“哈哈……你這個老家夥想的就是仔細,那就按你的意思辦吧!反正洛陽行宮離那太真宮不甚路遠!你回頭即刻令中樞草擬詔書,另外帽兒去北地掌軍的事宜也一並讓他們商議個對策出來,講武學堂開辦有三四年了,第一批年輕軍官也是時候出去曆練一下了,這些人等天長節辦完後全部交由安祿山帶去調教吧!至於這詔書什麼時候發給玉懷,還是等帽兒離開再說吧,那孩子心思重,可能無法體會朕的好意啊……”
李隆基自言自語的說出這麼一句不要臉的話來,聽的李林甫和高力士二人是當即眼角直跳,要是兩人也聽過現代的網絡用語的話,此時肯定會忍不住在心中大聲的喊上那麼一句:從未見過如此後厚顏無恥之人啊!
但是話說回來,李隆基這位站在大唐帝國金字塔尖的男人要是想要一個女人,哪怕是自己兒子的老婆,那麼在當時開放風盛行的社會狀態下其實也不是件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畢竟國家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才是平價一個帝王好壞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