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逍遙王》來源:
李隆基說出這些話,也算是給張九齡留下了最後一點臉麵,畢竟他堂堂帝國之君被一個臣子如此當麵教訓,沒有立刻將其革職查辦依然顯的氣度不凡了。
不過這些緩和尷尬的話在張九齡的耳朵裏聽來卻又是那麼的痛惜和無奈,他心中無私想的全是大唐江山社稷和千萬黎民百姓的幸福,他此刻甚至都有點懷疑往日間那個英明神武的李隆基是不是被人迷惑了,為何以往這般睿智的君王今天竟然會因區區一個的美貌女子拋下人倫,拋下帝王的責任去做危害國家的事情呢?
張九齡一邊在心裏默念嘀咕,一邊慢慢在高力士的攙扶下起身準備離開梨園,但是他腳步承重的移動了幾步後,又突然跟了著了魔似的當即轉身衝回到李隆基的麵前微微行禮,然後雙眼很是誠懇地的看著他開口道“聖人,既然您以孝義召命楊氏入道,臣無話可說,諸如聖明不可違,臣不再妄議便是,可為了大唐江山社稷著想,微臣眼下有一個不請之情,還請聖人您應允!!”
“何事?說來聽聽!”“請聖人您立即下詔解除逍遙王執掌軍務,繼而就地擒拿押解回京都軟禁關押!如此做才能保我大唐基業萬年!”
張九齡忽然的話鋒轉變,不說李隆基聽的大眼瞪小眼,就連李林甫和高力士也嚇的差點原地爆起。“張相,您何出此言啊!何出此言啊!逍遙王……”“哥奴兒你退下,退下,朕到要聽聽他張相公為何能如此說出驚人之語,好端端的這大唐萬年基業怎麼的就和我瑁兒脫不開,扯不斷了,張相你莫不是想離間朕父子間的情義吧,逍遙王此刻正為國盡心竭力的在沙場征伐,你卻讓朕就地押解他回京,他何錯之有啊!”
“聖人,臣對逍遙王殿下絕無私怨或者離間之心,相反臣對逍遙王殿下一心為民的舉動甚是敬佩,但他個人得失和大唐帝國的安危比起來無足輕重,也正因為他深得民心,在軍中威望極高,臣才冒死進言懇請身陛下緝拿與他,如此做法無所謂殿下他有罪否而是防患於未來而已……”
望著眼前的張九齡把欲加之罪說的如此言辭鑿鑿,李隆基心裏雖然也是明白他真正的想法,但他還是覺得好氣又好笑,自己長久以來對李瑁是既重用又防範,可至始至終他這個做父親全然沒有想過要把李瑁置於死地啊!
因為他不光是自己最心愛的兒子,而且李瑁多年來做的沒一件事情都是相當的合他口味,且不說開疆擴土這樣的大事,就連平日裏自己消遣所花費的那點銀錢可都是他李瑁私下拿出來的啊!要不然這梨園,這足球場,還有亭台閣樓等等……自己要是一一都從國庫裏支取的話,這得有多少流言蜚語來責罵他這個君王安於享樂啊!
李隆基心裏想著這些,又一再的抬頭的看向張九齡見他表情沒有絲毫變化,於是心頭不禁生起一絲寒意來,張九齡識人之明早已譽滿朝野,但凡隻要他相看過的人就沒有一個不被說中的,不說全中,可也有十之八九了啊!難道他真的就如此斷定李瑁會為了一個女子逼的狗急跳牆來反他這個親阿爺。
李隆基在左右搖擺之際,思想上似乎也慢慢動搖了一些,畢竟他之前對李瑁做的那些事情還是多少有些上不了台麵的,鋼鐵廠,水泥廠說好聽點是國之重器不能為個人所用,但後麵的天然居商會,紡織廠,船廠等一一被國庫收走,其實李隆基他自己心裏也是矛盾的緊,至於楊玉懷之事,他更是發虛的很,隻不過當貫了帝王的他不覺得有什麼不妥而已,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此刻他這個大唐帝國的皇帝也隻是想要一個可心的女子陪伴在自己身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