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李瑁緊羅密布的整頓著朝堂事務,評定全國各大災情之時,隴西幾大貴族在清河催氏子弟催清風的遊說下也是紛紛聚集到了前太子李亨的帳下密謀起了推翻李瑁的活動當中來。
而說起這些關攏集團的名頭來簡直能讓人驚掉幾口大牙,他們所蘊藏的能量也是李瑁所預料不能及的除開十大名門望族。一、隴西李氏二、趙郡李氏三、弘農楊氏四、太原王氏五、琅琊王氏六、陳郡謝氏七、清河崔氏八、滎陽鄭氏九、範陽盧氏十、太原溫氏外。
隴西這個小小的地界上更是藏龍窩虎,而這隴西李氏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執牛耳者東晉十六國時,隴西李氏在亂世中崛起,自李弇出仕前涼張軌後開始明習儒學,家族社會政治地位上升。南北朝時隴西李氏與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為中原五姓七族高門。
李氏的主要郡望為隴西郡、趙郡、頓丘郡、中山郡、廣漢郡、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範陽郡、南陽郡等。李氏的主要堂號為隴西堂、青蓮堂、太白堂、延平堂、西平堂、趙郡堂、平棘堂、玉樹堂、樹倫堂、忠湣堂等。唐朝建立以後,李姓成為皇姓,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
另外隴西牛氏: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周代宋國君主宋微子後代、宋國司寇牛父。宋武公時,西戎犯宋,牛父曾率軍敗敵於長丘,後不幸殉國。因其為國而死,後世子孫即以其字為氏,稱牛姓。隴西辛氏:辛姓屬於以地為氏,尊啟為辛姓得姓始祖。夏後啟別封於莘,子孫去草為辛,遂為辛氏。隴西時氏:春秋時期宋戴公後裔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為氏,尊宋公子來為得姓始祖。時氏的主要郡望為隴西郡、巨鹿郡、陳留郡。時氏的主要堂號為隴西堂、巨鹿堂、仁恕堂、忠恕堂、六飲堂、鬆裕堂等。其中,時桂被後世尊為隴西郡望始祖……至於隴西彭氏,關氏,禹氏,陽氏,米氏等等在後世中名不經傳的小小氏族此時卻依然在隴西站有著一席之地。
而眼下他們在催清風還有太子李亨的號召下就好比溪流入河一般彙集成一股強大的暗湧。在李瑁故意放縱之下他們在短短不到倆月時間便集結成了二十萬多之人眾,可謂糧草充沛,人才濟濟……
“太子殿下!他們都早已經在軍帳內候著了,李瑁逆賊不知死活,當此緊要關頭之際他居然還敢頒布土地丈量,官方購買的條令,他這簡直是在自尋死路,此令一出包括我清河催氏在內,先前許多還在觀望的家族眼下紛紛來投效太子殿下您的麾下了,有了他們的鼎力相助後,我們現在可以說兵強馬壯,完全不懼李瑁賊子也……”
催清風一邊說一邊笑,而李亨站在京都城防地圖前,卻仍舊眉頭緊鎖臉上滿是愁容。“清風啊!你說李瑁他當真不知道我們在隴西招兵買馬嗎?太原的五萬邊軍離我們不足百裏遠,他為何遲遲不下令追殺我等呢?另外太原王氏一族可以說是李瑁的鐵杆親信……近段時日他們除封城躲避意外可是絲毫沒有出格的動作啊!如此不合常理的舉動,你難道就沒有半點疑慮嗎?”
催清風突然被李亨這樣當麵質問後,也是瞬間感到有些自我懷疑起來,畢竟李亨這種猜測是不無道理的,而且按照李瑁以往有仇必報的尿性,他此時又怎麼可能會這樣的無動於衷呢?況且他和李亨在逃出長安京都前可是正在圍攻他的逍遙王府啊!另外他的親信漁老翁便是死在自己的手裏……
催清風腦子裏一邊飛快的旋轉著,一邊瞪大了雙眼在掛在牆上的地圖上掃視著,繼而又用手不停的在長安周圍的兵力部署上指指點點隔了好長時間他才有點恍然大悟的高聲叫喊道“太子殿下,李瑁他不是不想攻打我們,而是剛剛得位不正,不敢冒然動兵罷了,若是京都護衛軍十幾萬人馬傾巢而出,又怎麼能保長安城萬無一失呢?他一定是在等……等可以與他一心一意的兵力來馳援,那麼太子殿下屬下想試問您一句,眼下李瑁可以信任並且能聽他調令的又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