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等所有人落座後,李瑁不但沒有先開口說,而且還抬手直指穀欲並且示意他端起身前的茶碗,繼而便自己靜心凝氣的品嚐起來,於是一時間屋內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甚至連幾個漠北頭領大喘粗氣的聲音都依稀聽的清。
而李瑁手中的一碗茶水足足品鑒了一刻多鍾才緩緩放下,搞的所有人提心吊膽之餘,把穀欲老頭也是弄的雲裏霧裏,以至於老頭端著茶碗思考的太入神竟紋絲不動的像入了定。
“穀欲先生最近可生活的還快活啊,朕聽說你日日往長安大劇院裏跑好不逍遙啊!!”“阿爺?阿爺?聖人問您話呢?”在穀雪的一再提醒下穀老頭才大夢初醒似的猛然抬頭望著李瑁一臉迷茫。
等緩過神後又有些尷尬的笑著回複道“聖人您洞察一切,老朽近日確實被那幾出三國給勾了魂魄了,要不是劇院的老板是漁娘娘的內親,老朽怕是坐不上那貴賓包間啊!饒煩聖人回頭代老朽謝過漁娘娘的恩典啊!”
“嗬嗬……原來穀先生也對三國著迷啊,這出劇當時是朕拾人牙慧胡亂編撰的,不過也算是根據曆史記載改編而成,比起那西遊,紅樓,水滸,算是多了幾分真實吧!對了不知穀欲先生你最喜劇中的哪位人物啊?”
聽到李瑁順著詢問自己喜歡的人物,穀欲一時之間還真有些犯了難,他捫心而聞自然是喜歡那位亂世梟雄曹孟德了,可是若眼下這麼一回答,他又擔心李瑁會有所聯想,於是思考了半天他竟憨笑著說出了劉禪。
而李瑁對於他這個回答也是相當的意外“怎麼先生居然會喜好那付不起的劉阿鬥來,先生莫非是心中有所多想,才會如此隨意說個柔弱的人物來搪塞朕吧,朕的性子你也明白的很,當真用不著如此啊……哈哈……”
“不不……老朽絕不是故意搪塞欺瞞聖人您,這看戲的人百樣人百樣心,有喜曹孟德的雄才偉略,也有好劉皇叔的仁義,多數怕是更喜諸葛孔明的聰慧和匡扶漢室之心,所以老朽欣賞劉禪也是在情理之中啊,世人皆知他樂不思蜀是付不起來的阿鬥,但老朽卻認為此人乃是大智若愚,能審時度勢的好君王啊!”
“哦!沒想到穀欲先生對那劉嬋有如此高的評價,那不妨說一下高見,也讓朕學習一二!”“聖人言重了,老朽實乃不敢當,隻是一家之言,當不得真啊!那劉阿鬥降魏之前事事依相父諸葛孔明所言,此乃他識人用人之明,而孔明離世後,他又依仗薑維,關平,廖化等蜀中僅存之將苦苦堅守,倘若劉禪真是無能之輩又豈會在孔明不在後延續蜀漢三十幾年國運呢?”
“先生此言到也算是另辟蹊徑,讓人信服了,這麼說來劉禪是故意示人呆傻,而實則聰慧之人洛?”“非也,說劉禪是聰慧之人怕是高抬了,但老朽絕不認為他是付不起的阿鬥,隻是蜀國後期人才隕落殆盡,常言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加之諸葛孔明屢次北伐空耗國力已久,就算劉禪有心韜光養晦,可僅憑巴蜀一隅之地又怎麼能和強大的北魏抗衡呢?實乃非人力所能為啊!”
穀欲老兒說到這裏還故意環視周圍瞧了那九大首領一眼,而李瑁聽完他講這個喜歡劉禪的理由後,當即也是便明白了這老家夥的用意,無法是假借劉禪之名來暗比漠北,好叫自己安信罷了。
於是李瑁點頭表示讚同之餘也是立即接著他的話茬再次詢問起來“先生高見,可劉禪後期未戰便降,還弄出一個樂不思蜀來,會不會有失他君主的血性啊!”問完之後,李瑁同樣抬眼看了看堂下這九位各懷鬼胎的漠北頭領。
“聖人所言極是,不過此乃是劉阿鬥的高明之處,苟且偷生或許令人不齒,但他若以身殉國,蜀國國內必定掀起驚天巨浪,而戰事因此也會再次開啟,劉阿鬥以一人之榮辱保全境百姓安寧,世人理應還他一個公道之明啊!如此也正是老夫欣賞歡喜他的原因所在,三國劇目看透了人心,終歸司馬家不正是大勢所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