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最快更新!無廣告!
唐朝開步頭路和安寧城,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步頭路和安寧城成功建設好後,唐朝調兵安南,通過步頭路長驅直入雲南腹地。由此一來,唐朝調兵安南,通過步頭路長驅直入雲南腹地;再利用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安寧城為據點,從安寧東北上姚州、戎州和嶲州,使唐朝的這幾個軍事重鎮連成一氣,擊吐蕃,遏南詔,控爨地;從安寧南行水路至安南,打通滇川交通障礙,使安南與劍南的聯係通達無阻。所以築安寧城與開步頭路,是唐朝鞏固南寧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聯係戎州、嶲州、南寧州、姚州與安南的軍事力量,達到北抗吐蕃,東控爨氏,西遏南詔,南撫安南,通道海外的重要戰略措施。唐朝築城安寧,對爨氏和南詔都十分不利。對於爨氏,“安寧雄鎮,諸爨要衝,山對碧雞,波環碣石,鹽池鞅掌,利及樣歡,城邑綿延,勢連戎,乃置城監,遠近因依,閭閻櫛比。”原本安寧是爨部雄鎮,“諸爨要衝”,更重要的是安寧控扼爨部及其以東各部族的經濟命脈——食鹽。樊綽《雲南誌•雲南管內物產》說:“安寧城中皆食鹽井,深八十尺,城外又有四井,勸百姓自煎......升麻、通海以來,諸爨蠻皆食安寧井鹽。”滇池地區及其以東,惟安寧產鹽,諸爨仰給與此。唐朝築安寧城後,便把爨地控製於掌心之中。故唐朝安寧築城,諸爨驚恐不安,爨氏酋長聯合起來,借口築安寧城使南寧州地區賦重役繁、政苛人弊,殺築城使竹靈。
因此,南詔對唐王朝陽奉陰違,開始與唐朝在安寧城和步頭路的控製權上進行激烈爭奪。天寶戰爭中,安寧城確實成了唐軍進兵調兵的前沿,而南詔對此看的十分清楚,南詔兩度奪取安寧,三次挫敗唐朝安南調兵,南北夾擊的苦心孤詣戰略,為奪取天寶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可謂得安寧城者,得雲南;失安寧城者,失雲南,關鍵在於占據安寧,便控製了步頭路。戰爭之後,南詔完全控製安寧城和步頭路,順利地向東向南擴張,控製整個雲南,並擁有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如此種種,李瑁最先開始便知道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因為任何不經意的放任都會使得其野心膨脹,所以在吐蕃道被大唐以雷霆之勢給瓦解後,這個所謂的南召小國其實早就名存實亡,隻是李瑁家大業大一直騰不出手來收拾他而已,現在高仙芝一舉蕩平南召,李瑁自然又是故技重施,先派遣中央官員安撫民心的同時,又很是迅速的命令高仙芝收攏降軍開始整訓。
畢竟和南召隻有一河之隔的交趾,暹羅等附屬國也該是時候真正的納入唐朝的地圖裏了。正如先前李瑁一再的和張九齡,李禕他們說過的那樣,他想的也就是在自己還算年輕,能真正左右大唐這個帝國時,盡可能把家業掙多點,掙大點,至於什麼好戰必亡的道理他李瑁也懂,可誰叫咱們此刻的大唐是天下無敵呢?打仗是會死人,也會消耗國力,可也得看對手是什麼人啊,所以李瑁覺得此時那怕他屢屢興起刀兵四處征伐,但結果對於大唐來說是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要是此時大唐作戰的對象如漢朝時對待匈奴一樣,那麼他還真會坐下來仔細考慮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