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設計心理學》的基本設計原則依舊像第一版那樣適用和重要,但案例已經陳舊過時。“什麼是膠片投影儀?”學生問。即使什麼內容都不改變,案例也不得不更新。

有效設計的理論也需要更新。本書第一版時,以人為本的設計悄然興起,部分是因為此書的影響。此增訂版裏有一章闡述產品研發過程中的人性化設計。此書第一版關注如何設計出合理而易用的產品。但是對一個產品的全部體驗遠遠超出產品的易用性,譬如審美、愉悅和樂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版沒有討論愉悅、樂趣或者情感。情感是如此重要,我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情感設計》(Emotional Design)來討論情感在設計中的作用。現在這個主題已經納入到增訂版裏了。

工業設計的經驗讓我知道真實世界的複雜性:成本和時間都非常關鍵,要注意競爭對手,以及在設計中多部門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成功的產品必須能夠吸引客戶,令人詫異的是,客戶決定購買的關鍵因素與產品使用中起關鍵作用的要素僅有稍許重合。最好的產品並非總能成功,出色的技術或許數十年後才能被人們接受。了解產品,僅僅了解設計或技術是不夠的,了解商業運作才是關鍵。

增訂了什麼內容?

對於已經熟悉舊版《設計心理學》的讀者,我們簡單瀏覽一下增訂版裏增添的內容。

增訂了什麼內容?不多,所有內容。

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為舊版的基本理論還適用,我所要做的隻是更新一下案例,但最終我重寫了所有內容,為什麼?在初版25年之後,盡管所有的理論仍然適用,但我們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我知道哪些東西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需要更多的解釋。在這漫長的25年期間,我寫了很多論文以及六本相關題材的書,其中有一些觀點很重要,我認為應當被吸納進增訂版。例如,舊版本根本沒有提到“用戶體驗”(Ur Experience,20世紀90年代早期我第一次使用這個術語,當時我在蘋果公司領導一個叫作“用戶體驗設計辦公室”的部門)。這個內容現在應該包含在增訂版裏。

後來,在產業界的曆練讓我明白了在現實中產品是如何麵世的,所以我增加了一部分關於預算、計劃和競爭壓力的內容。當寫作初版的時候,我隻是個學院的學者。如今,我已經是蘋果公司、惠普公司和其他一些創業公司的高管,還是許多企業的顧問和一些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我必須將自己這些經曆中的心得歸納於此。

最後,舊版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簡潔。這本書是一般性的基礎介紹,適合快速閱讀。我想保持簡潔的特點。我盡量一邊增加內容一邊刪除內容,這樣可以保持書的篇幅不變(但我失敗了)。由於此書的目的是簡要介紹,為了保持內容的緊湊,一些深入討論的主題和大量重要且更深入的主題都略去了。舊版從1988年持續出版到2013年,如果增訂版也會持續這麼長時間,即從2013年到2038年,我必須非常小心地選擇書裏的案例,以免從現在起再過25年就過時了。鑒於此,我盡量不選取特定公司的案例。畢竟,誰還記得哪個25年前的公司?在下一個25年,誰能預見會出現哪些新公司?哪些現有公司會消失?哪些新技術會湧現出來?我唯一能夠肯定預測的是,人類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不變,這也意味著基於心理學,基於人類認知的本質、情感、行為,以及與外部世界互動的設計理論不會改變。

盡管《設計心理學》的基本設計原則依舊像第一版那樣適用和重要,但案例已經陳舊過時。“什麼是膠片投影儀?”學生問。即使什麼內容都不改變,案例也不得不更新。

有效設計的理論也需要更新。本書第一版時,以人為本的設計悄然興起,部分是因為此書的影響。此增訂版裏有一章闡述產品研發過程中的人性化設計。此書第一版關注如何設計出合理而易用的產品。但是對一個產品的全部體驗遠遠超出產品的易用性,譬如審美、愉悅和樂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版沒有討論愉悅、樂趣或者情感。情感是如此重要,我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情感設計》(Emotional Design)來討論情感在設計中的作用。現在這個主題已經納入到增訂版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