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是人生處世的最高哲理。人生追求的是圓滿自在,如果人生隻知前進不懂後退,那麼他的世界就隻有一半。而懂得“以退為進”的哲理,可以將我們的人生提升到擁有全麵的世界。“以退為進”,何樂而不為呢?
時任齊國相國的鄒忌,曾多次諷諫齊威王。鄒忌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卻心胸狹窄,私心極重。齊對魏兩次大戰之前,他都堅決反對出兵。待田忌、孫臏凱旋之時,他心中的醋意可想而知。
隨著孫臏、田忌威望的提高,鄒忌擔心自己的相位不穩,因此欲除掉田忌、孫臏而後快。
可能因為孫臏是個殘疾人,同鄒忌爭奪相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鄒忌將目標首先對準了風頭甚勁的田忌。
馬陵之戰結束不久,鄒忌便找來親信謀劃如何除掉田忌。其親信公孫閱出了個主意:“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之卜者,驗其辭於王之所。”
鄒忌聞計大喜,便派人到市中找賣卜者算卦,揚言是田忌派他去算的,要算算田忌如果要謀反,是吉還是凶。鄒忌則隨後派人將此人抓獲,送到齊威王那裏。
齊威王這時年紀大了,有點老糊塗了。他本來就對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瞑,聽了鄒忌的話,遂相信田忌有謀反的意圖。而這時田忌正率兵在外,於是齊威王遣使召田忌回臨淄,準備等田忌回到臨淄後再審問此事。
孫臏此時也在田忌軍中。他對齊國的政局及鄒忌、田忌之間的矛盾洞若觀火,及見齊威王無緣無故忽然派人來召田忌回臨淄,感覺齊威王一定是聽信了鄒忌的諂言,認為田忌如果回到臨淄,將凶多吉少。
田忌在孫臏最艱難的時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長期以來,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孫臏實在不忍田忌自投羅網,乃提醒田忌說,齊王一定聽信了鄒忌的諂言,千萬不要自己貿然回臨淄。情急之下,他建議田忌率軍回臨淄驅逐鄒忌,說:“若是,則齊君可正,成侯鄒忌可走。不然,將軍不得入於齊矣。”
孫臏此言,實是要田忌舉兵“清君側”。與其成為鄒忌案板上的肉,不如孤注一擲,與鄒忌一決高低,這樣,倒還可能死中求生、反敗為勝。
田忌對孫臏早已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他言聽計從。他依孫臏之言,率兵攻打臨淄。但鄒忌也不是等閑之輩,早已作好了守城準備,田忌攻城不勝,眼見各地勤王之兵大集,隻好棄軍逃亡到了楚國。而孫臏於田忌攻臨淄之時就已不知去向。
孫臏在此時急流勇退更不失為一良策。孫臏以其戰略家的頭腦,對齊國政壇的錯綜複雜了如指掌,對鄒忌其人也比較了解。他之所以置身齊國政壇十幾年,為的就是要報龐涓無端加害之仇。在馬陵之戰結束後,他的大仇已報,他也就應該為自己找個好的歸宿,不可能迷戀政治,更不可能拖著殘疾之體跟田忌逃亡楚國。
一個人會做事,不如會做人。當然,最好是又懂做事,又懂做人,那好事通常都自做了:而要是隻會做人,不會做事,那往往就是不幹好事。辦一件事,往往要通過許多人,不通過人便不能成事,人事是所有事情中最難辦的事。有時候,想辦成一件事,得要迂回曲折,得要以退為進,得要顛三倒四,那還不一定能成事。
做人同做事一樣,有時候也是要以退為進的,退卻是為了更好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