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遺傳力共處(1 / 1)

學習與遺傳力共處

如果眾多單獨來看都有缺陷的遺傳力估算值在其智力、社會、經濟影響(如教育或收入)上的結論趨於一致,而且都在50% 左右甚至更高,這是否意味著理查德·赫恩斯坦和查爾斯·默裏更有先見之明,而且先於基因組革命整整10年?答案是:未必。即使經濟地位的遺傳力達到100%,如果我們相信自由市場的成功標準是公平合理的,那麼世界並不一定會演變出越來越僵化的基因鍾形製度。這是因為《鍾形曲線:美國社會中的智力與階層結構》一書中還有另一個關鍵要素——選型配對。隻要人們擇偶時不要求基因潛力上的門當戶對(比如,擁有高智商和高收入基因的人們彼此結婚,而與智商和收入有關的基因都最差的人彼此結婚),那麼每一代人的基因都會重新洗牌,基因賦予的能力雖然會決定社會經濟地位,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會讓社會僵化成不平等的分層狀態。

然而,最近有許多調查數據表明,社會經濟方麵的選型配對呈上升趨勢。這預示著社會的基因差異和表型差異會進一步加大(當人們隨機擇偶的時候,一代子女的情況大多數接近人群的平均值,呈現為完美的鍾形曲線;而當人們選擇性擇偶的時候,鍾形曲線就會趨於平緩,且兩端距離越來越遠)。確實如此,過去50年間,婚姻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那就是人們在擇偶時越來越傾向於選擇受教育程度與自己相當的人。我們將在第四章探討婚姻與遺傳學,在此之前,我們要先來講一個至今仍在遺傳學領域非常熱門的爭論——既然遺傳力這麼高,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某些重要基因的遺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