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根據《西州省煤炭可持續發展管理費征收管理辦法》的規定,西州省煤業公司停止了資源費的收取。50多個出省口煤炭管理站,開始協助地稅部門開展對可持續發展管理費查驗補征。
2007年夏,西州省煤業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後,麵對收費權被拿下大半的現狀,西州省煤業集團正在通過結構重組謀求新的出路。
稍後不久,西州省物價局下發文件,規定煤業公司收取煤炭代銷管理費、出省煤炭服務費、市場交易費等3項費用的職能。但前兩項收費的截止期為2009年8月底。
改製重組的西州省煤業集團共有省國資委和各市國資委12家股東,省國資委控股。表麵上看,長期困擾煤業公司發展的產權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2007年秋,西州省煤業集團開始改革,總公司已經完成了工商注冊,有部分地市公司掛牌。但因資產太複雜,牽扯到110個縣,20個市,10個相關廳局,可能幾年內都解決不了。
好多地市公司在設立分公司的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工商注冊登記工作的困難很大,這使“設立”工作處於停滯狀態。不少公司規定時間已過去一半,才完成不到20%的任務。
西州省煤業集團公司200多個分散在全省各地的銷售站,並沒有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經銷營業。不少銷售站主要工作還是查驗煤炭準銷票和調運單,沒有銷售經營煤炭任務。
不久,《中國觀察》雜誌發表了題為“‘煤霸’為何令行不止”的文章,抨擊西州省開征煤炭可持續發展管理費,廢止資源費,煤業公司、煤卡“壽終正寢”,西州省煤業公司又推出了“區域經銷”,在出省公路上增設關卡,向煤礦和用煤客戶重複征收各種費用,壟斷區域煤炭經營權,引發許多矛盾的類似“煤霸”的行為。
無獨有偶,《經濟萬象》也刊登了電力巨頭“狀告”西州省煤業公司的報道。從2007年夏,一份由下屬20家西州省發電企業聯合具名的文件,已經由西州省電煤協調委員會提交給國內重點電力企業。電力巨頭“狀告”西州省煤業公司的文件開始在電力係統流傳。這份陳情書的主要內容是反映西州省煤業公司以“經銷差價”的名義對省內煤炭收取噸煤15-25元不等的費用。
“今非昔比啦。”西州省煤業集團有限公司一些職工如此形容眼前的巨變。他們說,整個煤業係統正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結構重組,這先從機關總部開始;煤業係統的所有部門都要打亂,重新分配,所有人員也要重新安排,以前30個科室現在會壓縮到8個,“整個煤業係統從上到下都是手忙腳亂的”。相對於全省6萬多員工而言,部門重新劃分決定著他們的命運。
談及煤業公司眼前的遭遇時,他們一臉沮喪。有的說,“改製是遲早都會到來的,依靠收費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這次大改製一部分人肯定要被精簡,這和下崗沒有區別,已經有不少人在考慮退路了。”
距離2009年8月底隻有一年時間,為了給西州省煤業集團有限公司職工尋找未來的出路,總經理羅偉章和黨委書記梁世龍一起帶著關於建設中國龍市煤炭交易中心的意見,去省政府向省長何曉東彙報。
省長何曉東草草翻閱了一下方案,覺得有研究的必要,安排辦公廳主任通知班子成員全部參加。
總經理羅偉章簡明扼要地陳述自己的想法:“為了保證中國煤炭能源的安全和有效供應,有關部門在煤電兩者之間充當了費力不討好的協調角色,用計劃經濟有形之手去調控越來越複雜的煤電尖銳矛盾,已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調控的力度日漸削弱。煤炭訂貨會陷入僵局,表麵原因是煤電價格紛爭的尖銳矛盾,電煤的政府指導價與市場煤價存在著巨大的落差,而透過煤電博弈的背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中國煤炭市場改革的嚴重滯後。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煤電紛爭的尖銳矛盾?如何才能保證煤炭能源的安全和有效供給?我認為,出路隻有一條:徹底推進中國煤炭的市場化改革。建立中國龍市煤炭交易中心,是加快中國煤炭市場改革的突破口。”
黨委書記梁世龍深有同感地說:“西州省的煤炭長期是按計劃價格調配,煤炭是中國計劃經濟最後一個堡壘。西州省幾十年支撐全國的煤炭需求,但煤價一直是按計劃調撥價,很低。長期以來煤電一直是國家計劃控製下的產業,一年一度的全國煤電產運需銜接會持續了幾十年,幾乎成為中國最長壽的計劃經濟模式下進行物資分配的訂貨會議。近年來,煤炭訂貨會遭遇了越來越多的困境:訂貨效率低,訂貨成本大,訂貨合同執行難,尤其是煤電紛爭和博弈的尖銳矛盾,已成為每年入秋以來中國煤炭能源領域的最大新聞。這種帶有濃厚計劃經濟色彩的煤炭訂貨方式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