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群演(2 / 2)

張思安掏出手機,記憶也接受了,手機密碼還是知道的,查看著群消息,想要了解一個人,查看他的手機肯定是最簡單的方式。

掏出手機,一個他不認識的牌子,解開密碼,微信群裏沒有什麼新消息,翻看以前的消息也就是群頭給誰安排啥戲。

有兩個銀行APP,點進去查看了一下資產,兩張卡加起來才八千多塊錢。

再次打開微信,靠上的幾個聊天記錄裏有個叫張思敏的,是張思安的姐姐。

想了一下,記憶裏確實有個姐姐,比他大五歲,嫁人了,還有個孩子,今年6歲。

其他的也沒什麼了,倒是酒吧老板給他發了條消息,問他今天晚上去唱歌嗎,張思安回了一條太累了,明天再說。

大致了解完畢,不禁自嘲地笑了笑,老天還真是可憐我,給我安排了這個身份。

張思安上輩子是個殺手,一輩子殺人無數,死那年四十三歲。

其實做殺手並不像裏描寫的那麼黑暗。

殺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想過正常的生活。

並不是每個殺手都拿殺人做為愛好。

就像編織廠的女工不一定喜歡織布,環衛工人不一定就喜歡掃大街,保安就一定喜歡看大門一樣,隻是個手藝。

上一世張思安七歲被人販子拐賣,轉折幾個買家後被國外的一家殺手組織看中了,帶到了國外。

教他槍械,教他格鬥,教他學習,之後再派他去做任務。

三十二歲退休,原因無他,身體機能下降。

從小的高強度訓練對身體是有一定的損傷的,年輕的時候可能還感覺不出來什麼,可是一旦到了一定歲數,各種腰酸腿疼就接踵而來。

張思安就是如此,被查出了癌症。

其實手並不想人們想象的那樣,穿身黑西服,帶個黑墨鏡,行走於黑夜之中,殺人於無形之內。

這些東西隻存在於電影之內,真正的殺手其實和你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殺一個人需要準備很多東西,並且還不一定能成功。

一般的殺手都會給目標製造一場意外,這樣的話能盡可能的不讓警察關注到自己。

殺手也是有正義感的,他們也會扶老奶奶過馬路,也會給希望工程捐款,雖然這些彌補不了他們的罪行,可這至少能讓他們的負罪感少一些。

張思安記得前世有個落魄的富商,想用20萬美金請張思安為自己母親製造一場意外,以此來獲取300萬的保險費用,當時張思安說道:這個案子我接了,可是價錢需要提一點。

富商問加多少,張思安笑道:三百萬,因為你母親的命值最低值三百萬。

(說這些不是為了強行洗白張思安,隻是讓各位明白,這不是個毒點,你們隻觀察到了張思安是個殺手這個設定,難道沒想到那些可惡的人販子很猖獗嗎?作者這是在提醒你們看管好自家小孩兒,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回到了國內的張思安用積蓄買了套房,買了輛車,然後就在家看看書,寫寫字,聽聽音樂,算是頤養天年了。

找父母那種橋段並沒有發生在張思安身上,畢竟二十幾年了,自己是哪個省的都忘了,上哪找?

老老實實地等死才是自己目前該做的,別說找不到父母,就算找到了,告訴他們自己得了癌症,不是讓他們徒增煩惱嗎。

人要有自知之明,張思安知道,老老實實地等死才是王道。

張思安並沒有做化療,隻是每天堅持吃醫院給開的特效藥,或許是蒼天有眼,讓他又多活了十年。

死的那一刻,張思安發誓下輩子要做條鹹魚,好好體驗一下生活,沒想到老天真的給了他這麼一個機會。

張思安閉上了眼睛,笑了……

如果您覺得《我是個藝人》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71/71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