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強驢上套,巧用激將法(1 / 2)

這些是孫權所真正擔心的事情,他也明知道光憑東吳自己的力量敵不過曹軍。

孔明早有準備,冷靜地分析形勢給孫權聽,以打消他的不安。孔明說:“劉豫州確實吃了敗仗,但現在軍力不少於一萬。而曹操之軍雖眾,但長途遠征疲憊不堪。這一次為了追擊我們,曹軍的輕騎兵一晝夜竟跑了三百裏,這好像古人說的,再有力的弓箭若射的距離過遠,就連一張薄的布也無法穿過。再者,曹操北兵不慣水戰,我方占有地利;荊州之民雖然表麵上服從曹操,內心卻是時時準備反抗。如果將軍集精兵猛將與劉豫州之軍配合,聯手作戰,一定會擊敗曹軍。天時地利俱在,剩下的隻看將軍您的決斷了。”

孔明這一番分析,指出強敵之短處,強調劉、吳潛在之長處,最後把事情成敗的關鍵又推給了孫權自己,可謂步步高棋,招招妙算,使原本主意不定的孫權下定決心,聯軍抗曹,以至後來發生了三國時代最大的決戰——赤壁之戰。

“請將不如激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木頭人也會流淚的。諸葛亮采用“激將法”,既達到了求人的目的,自己又毫無損失,實在妙不可言。

厚黑處世者,會遇到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如果對方是一頭強驢,這時對運用“投其所好”的辦法來實現自己目的的人就提出很高的要求,因為,弄不好拍馬屁可能拍到馬蹄子上,輕者不起任何效果,重者可能還會被踢傷。宗吾認為,這種強驢並不難對付,隻要針對性地多下點功夫,終究會使“強驢上套”。

唐朝天佑年間,叛臣朱溫用計誘騙五路兵馬反對駐守太原的晉王李克用。叛軍中有一猛將高思繼異常勇猛,善用飛刀,百步取人。後來被晉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本意留他在帳前聽用,可高思繼卻執意要回山東老家過田園生活以為改惡從善。後來李存孝被奸臣康君立、李存信所害。朱溫聞李存孝已死,又發兵來犯,帳前王彥章不僅勇猛蓋世,且智謀過人,晉王將士聞風喪膽,畏敵如虎。晉王長子李嗣源說道:“昔日降將高思繼閑居山東,何不請他迎敵。”晉王聞言大喜,遂命李嗣源前往山東求將。

李嗣源來到山東農村,直奔高家莊尋高思繼。提起前事,高思繼說道:“自勇南公存孝擒我,饒了性命,回到老家,‘苦身三頃地’與世無爭,今已數年,早把兵家爭戰之事置之身外。今日相見,別談這些。”李嗣源心想,自古“文官言之,武將激之”。對高將軍好言相求,難以收效,必須巧用激將之法。於是,編出一通謊言,說道:“天下王侯,各鎮諸侯,皆聞將軍之名,如雷貫耳,稱羨不已。我與王彥章交兵被他趕下陣來,我對王彥章說:今來趕我,不足為奇。你如是好漢,且暫時停戰,我知道山東渾鐵槍白馬高思繼,蓋世英傑,有萬夫不當之勇,待我請來,與你對敵。王彥章見我陣前誇耀將軍,憤然大叫:就此停戰,待你去請他來,不來便罷,若到我這寶雞山來,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醬!……”高思繼經此一說,不禁激得心頭起火,口中生煙,大叫家丁:“快備白龍馬來,待我去生擒此賊!”遂披掛上馬,辭家出山,望寶雞山飛馳而去。

這些是孫權所真正擔心的事情,他也明知道光憑東吳自己的力量敵不過曹軍。

孔明早有準備,冷靜地分析形勢給孫權聽,以打消他的不安。孔明說:“劉豫州確實吃了敗仗,但現在軍力不少於一萬。而曹操之軍雖眾,但長途遠征疲憊不堪。這一次為了追擊我們,曹軍的輕騎兵一晝夜竟跑了三百裏,這好像古人說的,再有力的弓箭若射的距離過遠,就連一張薄的布也無法穿過。再者,曹操北兵不慣水戰,我方占有地利;荊州之民雖然表麵上服從曹操,內心卻是時時準備反抗。如果將軍集精兵猛將與劉豫州之軍配合,聯手作戰,一定會擊敗曹軍。天時地利俱在,剩下的隻看將軍您的決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