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除了詐癲扮傻外,還因為他與宸濠並無恩怨,才得以僥幸逃脫;如今再說一個強者一方必欲置另一方於死地的故事,這個故事將進一步說明當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時,詐癲扮傻幾乎是唯一逃脫死路的計謀,如果不絕對地裝得完全像,徹底地扮作瘋狂,對手怎麼會放過他呢?
“假癡不癲”從輕的角度說,是詐呆扮懵裝聾作啞;從重的方麵說,就是苦肉計,要損抑自己意誌,戕害自己身心,且不容易詐扮,非到了最後關頭,是不會輕易嚐試的。一個豐滿理智的人變成失去理性的瘋子,要自己毀滅自己才能去瞞騙監視嚴密不遺巨細之眼,如果這個人不具備非凡的勇氣,是不可能辦到的。當然,作為一種計謀,—般人也是可以使用的,那自然不需要變成完全失去理性,隻要把糊塗裝到看似愚蠢那一步,蒙騙對方就可以了。
戰國時,孫臏與龐涓同為鬼穀子弟子,共學兵法,曾有八拜之交,結為生死兄弟。龐涓為人刻薄寡恩,孫臏則忠厚謙遜。
龐涓求官魏國,拜為軍師,屢建奇功,名聲大振,顯赫不可一世,卻還忌著一個人,那就是他的義兄、並曾發過願“若有進身機會,必舉薦吾兄”的孫臏。他認為孫臏有祖傳《孫子十三篇》,才能超過自己,一旦有機會,便會壓倒自己,所以始終不予舉薦。
孫臏後得墨翟之薦,來到魏國。鬼穀子深通陰陽之術,算知孫臏之前途得失;但天機不可泄漏,隻把原名孫賓改為孫臏,並給以錦囊一個,吩咐不到萬分危急不得拆開。
魏王見了孫臏,即問兵法,孫臏對答如流,魏王大悅,想拜為副軍師,與龐涓同掌兵權。本來就不希望見到孫臏的龐涓說:“臣與孫臏,同窗結義,臏實臣的兄長,豈可以為副職?不如暫且拜為客卿,等有了功績,臣當讓位,甘居其下。”於是魏王拜孫臏為客卿。
從此,龐涓與孫臏頻相往來。龐涓心懷鬼胎,欲除義兄而後快,隻想等孫臏傳授了兵法再下毒手。
不久,兩人擺演陣法,龐涓不及孫臏,就迫不及待,陰謀陷害孫臏,便一麵在魏王跟前說話,一麵捏造證據,說孫臏裏通外國。魏王不由不信:聽從龐涓之言,將孫臏一對膝蓋削
去,又用針刺麵,成“私:通外國”四字,龐涓還貓哭老鼠,又是痛哭,又是敷藥,又是安慰。
對此,孫臏萬分感激龐涓。龐涓便讓孫臏把兵法寫出,孫臏慨然應允。直到一天孫臏的近侍誠兒偶然聽說龐涓單等孫臏寫完兵法便立即絕其飲食之時,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無論寫與不寫,生命都將危在旦夕,便立即拆開錦囊,隻見有黃絹一幅,上寫“詐瘋魔”三字,方長歎一聲,決定依計而行。
晚飯照例送來了,孫臏正舉筷子,忽然撲到地上,作嘔吐狀,一會兒又大叫:“你為什麼要毒害我?”接著把飯盒推倒落地,把寫過的木簡向火焚燒,口裏喃喃謾罵,語無倫次。誠兒不知是詐,慌忙奔告龐涓。次日龐涓來看,見孫臏滿臉都是痰涎,伏地又哭又笑。龐涓問:“兄長為什麼又哭又笑呢?”孫臏答:“我笑魏王想害我性命,而不知我有十萬天兵保護;我哭的是魏國除我孫臏之外,無人可當大將。”說完,瞪眼盯住龐涓,又不停地叩頭,口叫:“鬼穀先生,你救我一命吧!”龐涓說:“我是龐某,休認錯人了。”孫臏拉住他的衣袍,亂叫“先生救我!”
唐伯虎除了詐癲扮傻外,還因為他與宸濠並無恩怨,才得以僥幸逃脫;如今再說一個強者一方必欲置另一方於死地的故事,這個故事將進一步說明當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時,詐癲扮傻幾乎是唯一逃脫死路的計謀,如果不絕對地裝得完全像,徹底地扮作瘋狂,對手怎麼會放過他呢?
“假癡不癲”從輕的角度說,是詐呆扮懵裝聾作啞;從重的方麵說,就是苦肉計,要損抑自己意誌,戕害自己身心,且不容易詐扮,非到了最後關頭,是不會輕易嚐試的。一個豐滿理智的人變成失去理性的瘋子,要自己毀滅自己才能去瞞騙監視嚴密不遺巨細之眼,如果這個人不具備非凡的勇氣,是不可能辦到的。當然,作為一種計謀,—般人也是可以使用的,那自然不需要變成完全失去理性,隻要把糊塗裝到看似愚蠢那一步,蒙騙對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