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很熟悉嗎?你並不是唯一會這樣做的人。得過且過會蔓生,而且不斷長大。加拿大商學教授皮爾斯·斯蒂爾(Piers Steel)是研究動機與拖延這個領域裏最頂尖的研究人員之一,他看出“拖到明天再做”的經驗是人性的中心,他甚至還大膽地說這是一種基本的衝動。從1978年到2002年,承認自己得過且過的人的比例高了四倍。當然,這會是惡性循環。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你越是想逃避,你的恐懼感就越深,擔心發生可怕後果的概率越來越高。
你並不是命中注定一定得得過且過不可。你確實想有些作為。大腦裏有些中心部位是專門用來感受完成的感覺,當我們把事情做完、湧起一陣滿足感時,這個部分就會閃閃發亮。你需要跳出自己的障礙,讓你腦袋裏的這些部分更常發光發亮。
新的理解與方向
很多時候,助長得過且過行為的,是我們對事情應該如何進展抱持嚴格的想法,這些想法會困住我們,因此我們開始逃。想象一下當你痛苦地卡在遊樂園門口準備進入,但除非他們把後方的柵欄拉起來,否則你絕對動彈不得。對於顯然沒有退路的事,我們並不想全心投入,開始動手去做。但,等等,如果我們把整個框架拉回現實,我們知道,現實世界裏有出口,而且也有選擇,我們並未受困,除非我們在心裏困住自己。完美主義和得過且過是異卵雙胞胎,看起來不一樣,但是永遠手拉手。你的想法越是傾向於完美主義,認定事情必須順利成功,你越是想要拖延,遠離你給自己找來的可怕任務。而你拖得越久,你認為事情應該越完美,畢竟你多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去做這事,不是嗎?錯。我的答案是,你要把完美主義和得過且過放在一旁,去了解成長是怎麼一回事。你越是認為任何成長過程中都會有遲疑和錯誤,這些都是可容許的,而且是絕對可以撐過去的,你就越不需要找掩護躲避這些事情。不管你要躲避的是研究論文或是一整個洗碗槽裏的碗盤,上述的論點都成立。遲疑代表的不是問題,它代表的是這個人。
你或許覺得自己是唯一老是分心的懶惰鬼,但得過且過是無孔不入的。早些年,你還沒有這麼多渠道去浪費時間,但現在有“臉書”、推特和穀歌,為你提供大量的娛樂。你知道拖延耽擱會影響你的人生,但你也不想要逼著自己趕快把事情做完,縮短你耗在拖延上麵的時間。這讓我們人類變成一種很糟糕的物種。
造成瓶頸的想法
·一定要很完美。
·我一定要知道如何馬上去做這件事。
·從一開始就一定要很順利。
·我不知道要從哪裏開始,因此我沒辦法開始。
·這很麻煩,我等一下再做。
比較好的想法
聽起來很熟悉嗎?你並不是唯一會這樣做的人。得過且過會蔓生,而且不斷長大。加拿大商學教授皮爾斯·斯蒂爾(Piers Steel)是研究動機與拖延這個領域裏最頂尖的研究人員之一,他看出“拖到明天再做”的經驗是人性的中心,他甚至還大膽地說這是一種基本的衝動。從1978年到2002年,承認自己得過且過的人的比例高了四倍。當然,這會是惡性循環。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你越是想逃避,你的恐懼感就越深,擔心發生可怕後果的概率越來越高。
你並不是命中注定一定得得過且過不可。你確實想有些作為。大腦裏有些中心部位是專門用來感受完成的感覺,當我們把事情做完、湧起一陣滿足感時,這個部分就會閃閃發亮。你需要跳出自己的障礙,讓你腦袋裏的這些部分更常發光發亮。
新的理解與方向
很多時候,助長得過且過行為的,是我們對事情應該如何進展抱持嚴格的想法,這些想法會困住我們,因此我們開始逃。想象一下當你痛苦地卡在遊樂園門口準備進入,但除非他們把後方的柵欄拉起來,否則你絕對動彈不得。對於顯然沒有退路的事,我們並不想全心投入,開始動手去做。但,等等,如果我們把整個框架拉回現實,我們知道,現實世界裏有出口,而且也有選擇,我們並未受困,除非我們在心裏困住自己。完美主義和得過且過是異卵雙胞胎,看起來不一樣,但是永遠手拉手。你的想法越是傾向於完美主義,認定事情必須順利成功,你越是想要拖延,遠離你給自己找來的可怕任務。而你拖得越久,你認為事情應該越完美,畢竟你多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去做這事,不是嗎?錯。我的答案是,你要把完美主義和得過且過放在一旁,去了解成長是怎麼一回事。你越是認為任何成長過程中都會有遲疑和錯誤,這些都是可容許的,而且是絕對可以撐過去的,你就越不需要找掩護躲避這些事情。不管你要躲避的是研究論文或是一整個洗碗槽裏的碗盤,上述的論點都成立。遲疑代表的不是問題,它代表的是這個人。
你或許覺得自己是唯一老是分心的懶惰鬼,但得過且過是無孔不入的。早些年,你還沒有這麼多渠道去浪費時間,但現在有“臉書”、推特和穀歌,為你提供大量的娛樂。你知道拖延耽擱會影響你的人生,但你也不想要逼著自己趕快把事情做完,縮短你耗在拖延上麵的時間。這讓我們人類變成一種很糟糕的物種。
造成瓶頸的想法
·一定要很完美。
·我一定要知道如何馬上去做這件事。
·從一開始就一定要很順利。
·我不知道要從哪裏開始,因此我沒辦法開始。
·這很麻煩,我等一下再做。
比較好的想法
·完美並不存在,就算很接近開始去做,你沒有真正行動,仍不算個起頭。
·我無法馬上知道會走到什麼地步,這是一個過程。
·我需要開始做就好,這可以讓我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
·如果我不知道要從哪裏開始,我就從中間開始做。
·從小處思考,如果我做完一些事,我會覺得比什麼都沒做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