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老師隻談學習,典型地體現了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也不理解孩子諸多方麵的需求,隻是片麵地將老師當作教書機器,將孩子當作考試機器。討論孩子的學習無非是按照家長自製的使用說明書,檢查這兩台機器的零件是否生鏽。
遺憾的是,老師和孩子都不是機器,家長的自製說明書也查不出其運作是否良好,更無法控製他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何老師提出的新穎觀點之一,就是諄諄囑咐家長,要與老師交流孩子的脾氣秉性、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社交特點和情緒變化,也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何老師認為,家長和老師溝通時,“少談孩子學習問題”,“全麵認識孩子是為了更好地溝通”,教育者對孩子的各方麵情況掌握得越細致,越能夠理解孩子,越能夠做到因材施教。當孩子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時,老師也能做到臨陣不慌,積極應對。我想,如果多一些像何老師這樣細心的人,孩子的成長將會更加健康和快樂。
孩子在學業方麵的表現,實際上是其家庭氛圍及養育方式的副產品。如果孩子在學業方麵出現困難,其根本原因往往不在於孩子本身,因此解決方案也往往不是加強他的學習,而是需要改變其身邊成年人的教育理念及他們對孩子的態度。很多時候,孩子出現學業方麵的障礙,或者行為方麵的問題,並非由於老師沒教好、沒管好,而是老師和家長都不夠了解這個孩子,不知道最適合這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及溝通方式是什麼。孩子被夾在老師和家長中間,覺得誰都不理解他。他既滿足不了家長的期望,也滿足不了老師的要求,但每個人的矛頭還都指向他。可想而知,如果再將壓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理負擔該有多沉重!因此,何老師這樣總結說:“我想,每一個清醒的家長都該認真反思一下自己和老師的溝通經曆,多從問題的源頭思考,盡量少談孩子的學習問題。”
孩子的改變永遠源自其所生活的環境的改變,尤其是成年人教育態度和方式的改變。所以,家長和老師在尋找解決方案的時候,所思考的問題不應該是“要求孩子做些什麼”,而是“我需要做些什麼改變”。如果你得出這個結論,就沒有辜負何老師的一片苦心。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從本書裏汲取到很多寶貴的思想和方法。雖然這本書好像是寫給家長看的,但所有關心孩子教育的成年人,都應該看一看這本書。如果你是一名學齡期孩子的家長,想了解孩子成長的秘密,想快快樂樂地和老師溝通,那我推薦你一定要看一看這本書。如果你是老師,想了解家長和孩子的心理,那這本書對你的工作會大有裨益。
小巫,兒童教育專家,畢業於北京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教育學碩士,清華大學特聘講師,開創“藝術養育”父母培訓課程體係,著有《讓孩子做主》《接納孩子》《小巫教你講故事》等十餘本暢銷書,當選新浪教育首屆“中國榜樣家長”。
見到老師隻談學習,典型地體現了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也不理解孩子諸多方麵的需求,隻是片麵地將老師當作教書機器,將孩子當作考試機器。討論孩子的學習無非是按照家長自製的使用說明書,檢查這兩台機器的零件是否生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