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孩子在尊師方麵如敬上帝,教師重於父母。孩子們很敬重老師,保持這樣的倫理關係對於知識學習很重要,但不會影響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孩子敬重老師但不將其奉為神明。老師鼓勵孩子提問和質疑,正如猶太家長一樣。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朗說:“我的祖父常告訴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總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情,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我以為,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
猶太人不主張過度地保護孩子。家長要過度地保護孩子源於某種焦慮和恐懼心理,一旦這種心理非常強烈,會演變為溺愛。但猶太人卻不那樣做,他們更願意放下孩子,讓孩子自由馳騁於天地間。
猶太人很早就告訴孩子要有危機意識。《塔木德》中說:“有十個煩惱比僅有一個煩惱好得多。”有一個故事說,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大人把孩子放在窗台上,讓他往下跳,大人則在下麵接著。直到孩子覺得安全,便鼓起勇氣往下跳,而大人果真接住了孩子。一次之後,孩子對大人產生了信任,可當孩子第三次往下跳的時候,大人不接了,孩子摔在了地上。孩子哭了,大人卻笑著說:“你憑什麼認為我會每次都接著你呢?”
讀者看到這裏,會不會覺得這一教育方式過於殘忍呢?可能大家會認為孩子還小,本應該將世界美好的一麵展現給孩子。“美好教育”固然重要,但讓孩子從小擁有憂患意識同樣重要。由此,我們也許能理解為什麼猶太民族在曆次災難中都能頑強地生存下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猶太人都很重視職業教育,《塔木德》上有句名言:“凡不教育子女學習職業的人,便是教育子女從事盜竊。”
猶太人是允許懲罰孩子的,因為這能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猶太人對孩子的懲罰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撤銷物質性承諾,如收起孩子喜歡的玩具,不給買原來答應好的玩具等;二是撤銷活動承諾,如不帶孩子玩,不給孩子講原來答應講的故事等;三是精神上的懲罰,如批評、斥責、情感上的冷落,也就是暫時“撤回”對孩子的愛等。
猶太人認為,人要有感恩之心。父母所做的是以實際行動讓孩子體會感恩的重要性。我想,無論如何,一個懂得感恩的民族,都是一個可敬可佩的民族。
我們不妨多了解一些猶太民族的教育思想,學習他們教育思想的優點,這對我們教育孩子無疑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貼心提示:猶太人的理財教育
猶太人並非天生就具備理財能力,而是從娃娃抓起。等到孩子能夠說話時,父母就讓孩子辨認錢幣。父母會帶孩子去購物,讓孩子明白錢的重要性。父母還會讓孩子懂得錢的來之不易。
猶太孩子在尊師方麵如敬上帝,教師重於父母。孩子們很敬重老師,保持這樣的倫理關係對於知識學習很重要,但不會影響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孩子敬重老師但不將其奉為神明。老師鼓勵孩子提問和質疑,正如猶太家長一樣。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朗說:“我的祖父常告訴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總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情,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我以為,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