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痛失套利股(3 / 3)

袁得魚掏出一張傳真紙,上麵寫著佑海相關部門內部的指導價:“賣給我是賺錢的,如果真的以淨資產價格收購的話。”

那老頭子的嘴張開了,牙齒緊緊咬著,吸了一口氣,發出的嘶嘶聲似乎招待所外都能聽到。

他的前額滲出了汗珠,連襯衫都濕了,他向主任要了一支煙,以極快的速度抽了許多口。他們籠罩在厚厚的煙霧裏。

袁得魚覺得此時他不是在飯桌,而像是坐在糟糕的黑白電影裏的審訊室中。

“不,不夠!我們以前買的時候是那個價,但現在是8元了。”

“這是我與合夥人商量下來,願意給你們付的最高價格了。這種股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權利少,而且這是在我們風險折扣基礎上計算的價格。”袁得魚都不知道這些詞是從哪裏冒出來的,“我們隻能付5元一股。”

有幾聲更大的吸煙聲。

他不停地嘟囔著:“不,不行,一點兒餘地也沒有嗎?肯定不止這個價。”

“對不起,我所能做的僅此而已。”

老頭子使勁兒搖著頭,幾乎沒有呼吸地喃喃自語:“我不能接受,我必須再和董事會商量一下。”

袁得魚認為談判結束了,老頭子這樣說隻是為了保住麵子而已,甚至在自己這樣一個穿著邋遢的家夥麵前。

袁得魚隻說了一句:“好吧,我等你們的消息,謝謝了。”

袁得魚隨即告辭,大步流星地走出了那個大工廠的招待所。

電話來了,竟然是喬安。

“談得怎麼樣了?”

“如果我沒猜錯,明天我會接到電話。”

“你是說,回絕的電話嗎?”

“哈哈,你說呢?”袁得魚吹著口哨,“我第一次覺得砍價是件這麼爽的事情,你猜我可以多少錢拿到這些股份?是5元!太不可思議了!”

“你嘚瑟的樣子還真討厭!”喬安笑著說。

袁得魚知道會是什麼結果。

出發的前一天,他還做過這家公司的功課,這家公司正淹沒在債務的海洋中,沒有足夠的利潤償還債務。

當反傾銷調查終止後,行業內的很多公司都在賴賬,投資者們驚慌失措,開始收回這些公司的貸款。

果不其然,第二天下午,袁得魚接到了電話。

袁得魚開心壞了!

他很久沒這麼高興了,恨不得繞上虞好好跑上幾圈。

“拿下這100萬股,請問是一種什麼感覺?於無聲處響驚雷?”喬安問。

“不夠不夠!”袁得魚突然深情起來,“‘是一場以排山倒海之勢掠過無邊草原的龍卷風般迅猛的戀情。它片甲不留地摧毀路上一切障礙,又將其接二連三卷上高空,不由分說地將其撕得粉碎,打得體無完膚。繼而勢頭絲毫不減地吹過汪洋大海,毫不留情地刮倒吳哥窟,燒毀有一群群可憐的老虎的印度森林,隨即化為波斯沙漠的沙塵暴,將富有異國情調的城堡都市整個埋進沙地’。”

“哈哈,你就胡謅吧,這不是我當年借給你看的《斯普特尼克戀人》開頭嗎?”

“做投資,不也像談戀愛一樣?”

“你不會真的隻會與投資談戀愛吧?”

金錢最迷人之處就是輕而易舉地令人精神振奮,袁得魚腦海中那複仇的光影比任何時候都要明亮,那世紀讖語般的複仇地圖發出迷幻的神采。自己孤注一擲的1 000多萬元本金,一旦流通到市場,至少翻3至5倍,或許還遠遠不止。

他終於明白,唐子風他們在這幾年是靠什麼大買賣迅速崛起的,像南方的中小板就是滋生暴富的搖籃。好個政策套利,這才是最驚人的賺錢模式。

他仿佛已經聽見無數鈔票排山倒海般朝自己湧來。

唐子風做夢也沒想到,他收購浦興銀行的主戰場——博聞科技竟然讓他碰了壁。

唐子風站在洋灘小白樓的浮世繪大彩窗前喝茶。

唐煥臉色有些難看:“爸,出了一點兒問題,博聞科技那邊非常難搞。”

“股份有沒有問題?”

“沒有。”

“公司是不是民營性質?”

“是的。”

“它有1 500萬股,這家民營公司是不是持有現在流通在市麵上最多數量的法人股?”

“沒錯。”

聽到這三個明確答複,唐子風鬆了口氣,至少,目標還是清晰的:“那問題出在哪裏?”

“我們還是按老辦法,搞定了下麵兩員大將,照理說,這些股份轉移是沒有問題的,就像當年我們搞定申強高速那樣。然而,他們那個董事長熊峰,比我預想的要狡猾得多。前陣子,下麵那兩個家夥忽然把我們送的東西都退了回來,打起了退堂鼓,說什麼‘恐怕不太好辦’。”

“難道嫌我們送的不夠多?”

“我與他們私下聊過,他們也在等待機會,但無從下手。我覺得,主要是熊峰這個人比較難搞。聽他的手下說,他每天連辦公室酒櫃裏的酒都要數,不要說這麼大一塊資產了,很難暗度陳倉。他這些年一直在資本市場拚殺,每份資產都是靠他自己打拚的。他心裏最清楚,他那個空心公司,也就數浦興銀行那些法人股最值錢,而且離‘全流通’已經不遠了。”

唐子風陷入沉思,他在腦子裏搜索熊峰那老家夥。

唐子風記得很清楚,他們曾見過幾次——那家夥人如其名,虎背熊腰,眼珠突出。

唐子風記得第一次見麵是在圈內朋友的一個聚會上,他與熊峰玩過幾盤“詐金花”。他發現熊峰從來不跟沒把握的牌,整體下來,總是能贏一些小錢。

記得熊峰第一次見到唐子風的時候,就問他:“嘿,老兄,聽說你見多識廣,你知道哪家報社薦股最牛嗎?”

當時唐子風不知道他是何意,熊峰繼續說:“美國有本雜誌叫《巴倫周刊》,這本雜誌每期都會推薦一些股票。美國有投機商買通雜誌的印刷工,提前一天知道了薦股信息,先買入,總是能小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