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帝國有一座聞名於世的大山,名為龍武山。
龍武山的後山之中,有一十七八歲的少年,少年長的眉清目秀,唇紅齒白,身著青藍色道袍,手拿拂塵,輕輕一躍便跳到了五六丈高樹杈上,宛若天上下凡的謫仙一般。真讓人不禁讚歎一聲好一位翩翩公子,不知能引得多少少婦含情,少女懷春。
奈何,他頂著一個錚亮的大光頭。
小道士站在樹杈之上環顧四周,微微一笑,落到地上竟然隻有輕微的聲響,可謂是身輕如鴻毛。麻溜的脫下身上的道袍,將道袍胡亂挽成一團放在身旁的石頭上,手拿拂塵,僅走了兩步便停下了。
前方一棵光禿禿的小樹擋住了他的去路,或許是小樹過於礙眼,小道士伸腳一踹,一棵嬰兒手臂大小的小樹“滋呀”一聲,像是在呻吟一般,應聲而折。
原來不是枯樹啊!
“樹啊樹,你可別怪小道不留情麵,誰讓你擋住小道的去路呢?”
隨即將拂塵別在褲腰帶上,抓起小樹,嘿嘿一笑,口中喔喔直叫,閃身之間便消失在樹林之中。
不久之後,便聽到嘰嘰喳喳的聲音響起,原來小道士正在驅趕山中的猴子。
口中喊著,“籲、籲、籲·······”,不停的揮舞著手中小樹拍打樹幹,砰砰之聲不絕於耳,站在樹杈上伸腳蹬著樹木,枯黃的落葉急速墜落,沙沙聲不絕。
若是猴子能開口說話,大抵會朝小道士喊到,咱是猴子不是馬,你籲個什麼勁兒啊!
不過,猴子終歸是不會說話的,大概也是習慣了小道士的吆喝,在小道士的“籲”聲中四處逃散。
看著猴群逃散,小道士微微一笑,一縱一躍之間便落到了不遠處的石塊之上,找到了藏著的壇子,這是他前幾日藏在此處的,幸好沒有被猴子給糟蹋了。
小道士經驗老道,提著壇子在樹叢之中來回穿梭,左拍拍右拍拍,落在一處老樹的樹杈上,將別在褲腰帶上的拂塵取出,原來那拂塵把竟然是中空的,還可以扭下一節,手一用力,便將取下的一節插入樹幹之中。
片刻,一股清泉便從拂塵把中流到了壇子裏,酒香四溢。四散逃離的猴子蹲在樹杈之間,瞪著嘿嘿傻笑的少年,眼冒火光,特麼的,這小子又來偷咱們的酒了。
不錯,小道士正是來偷酒的,更為準確的說他是來搶酒的,而且還專挑上好的猴兒酒,那滋味可謂是一口登仙,二口升佛,妙不可言。
猴兒酒,釀造的時間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時間一長,酒便不能喝了,時間尚短,酒中便有一股澀味;經過小道士這幾年的實踐,釀造的時間為一年,猴兒酒便是酒香最濃、酒味最甘醇的時候。
秋天,乃是山中野果最為成熟的時刻,也是釀造猴兒酒最好的時刻,每年初秋之時小道士便在山中驅趕這群懶惰的猴群四處覓食,不時也從寺中和觀中偷拿些供果來,為的就是讓猴子釀造猴兒酒。
經過一年的釀製,也到了豐收的時刻了。盡管當初勞心費力,還因偷拿供果被師父責罰,不過現在看著兩壇子滿滿的猴兒酒,小道士眼睛眯了起來,豐收了,今年真是大豐收,所做的一切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