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史一職,在一般情況下身份更近於幕僚,為長官處理實際的事務,如王府的長史榮觀,就要負責府中大小事務,其責任重大,但事務繁瑣。
大都督府的長史,雖為佐官,可身份相當於郡府的刺史,握有實權,地位極高,既要是朝廷委任的重臣,也要得都督信賴才好行事。
鋒親王倒後,原本都督府的長史因牽連過深,也被押解進京,無法為璟親王效力。
如今任萊夷都督府長史的,是一位名叫時封的老臣。
時封跟隨陛下多年,乃是純臣中的純臣,這幾年一直在南邊任官,由於已年逾古稀,其實已有乞骸骨之意。
為了讓老七盡快適應萊夷衛,陛下專門請了這位老臣坐鎮,與其說是讓他給萊夷大都督府當長史,不如說是給璟親王做老師,好手把手教他,同時也可為老七培養些用來趁手的官吏,為將來打算。
於是,跟齊璟一起到萊夷衛的,還有他熟悉一位老友,黃楊春。
黃楊春乃是元章二十二年的探花郎,後來按照慣例入了翰林院。
在京中的時候,黃楊春和友人蔡長全都受過七皇子的恩,即便後來入朝為官了,也沒有因為要避嫌而刻意與七皇子保持距離。
這次黃楊春到萊夷衛大都督府,正是陛下覺得他與老七有些淵源,想來應該能成為老七的助力,所以特意安排的。
如今他看著是遠離了天京,跟七皇子跑到了萊夷衛,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陛下再給時大人找一位接班人,若無意外,將來黃楊春很可能是同期舉子中升遷最快的。
當然,到了東境,也就意味著要遠離中樞,一旦成為璟親王的左膀右臂,自然也徹底失去了在太子身邊的位置。
齊璟在離京之前,曾經登門拜訪,與黃楊春談及此事。
有些人看來到東境是好事,有些人看來卻未必,齊璟不想因為自己的原因,就直接決定了黃楊春的未來,所以還想問問他的意向。
一番暢談之後,黃楊春不僅表示自己是欣然為之的,反過來還安慰齊璟道:“殿下當還記得,當初臣考官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既然到東境也可為君分憂、為民請命,又為何要拘泥於留在京中,還是去萊夷衛呢?”
齊璟這才意識到,自己對友人還是看得不夠深刻徹底,否則根本不會擔心他會不樂意了。
到了東境之後,在時老大人身邊邊學邊做,黃楊春很快就適應了大都督府的事務。
在齊璟看得到的地方,和他一樣年輕的臣子也在迅速地成長著,相信很快就能獨當一麵。
一日,璟親王邀黃楊春到府中飲茶,黃楊春忙裏偷閑赴約,還笑稱,若非蔡長全去了西麵,他們又可跟幾年前在天京一樣了。
他說這話的時候,不經意地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對麵的齊璟,不禁在心中感歎。
——似乎無論過多少年,這位殿下都是這般眉眼如初,叫人願意與之交心,願意與之相隨。
黃楊春並沒有告訴齊璟,他之所以願意到東境來,除了想做利國利民的實事,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追隨璟親王。
這個決定裏,也許有報恩的考量驅使,也許有身為友人的情誼存在,但更多的,是他打心底相信這位殿下,相信他能夠做一個好的東境之主,相信他能在此地開創一片盛世。
……
小十一最近因為把小外甥照顧得很好,所以很有成就感,漸漸對這座新的府邸,也有了主人翁意識。
所以當他聽說哥哥休沐,請了一位自己認識的大人到王府來,想了想還是決定過來看看。
小十一小時候是見過黃楊春和蔡長全的,對黃楊春頭頂的小雀還有些印象。不過在普通人麵前不能暴『露』自己能看到魂魄的事實,所以他一本正經,表現得不動聲『色』。
在外,黃楊春是都督府的屬官,但在王府裏,他是以璟親王友人身份被邀,於是小皇子很有禮貌地跟黃大人對禮。
黃楊春自然也是記得十一皇子的,隻是那時候對方還是個窩在七皇子懷裏、對一切都很好奇的漂亮寶寶。
一晃四年過去了,昔年的小皇子都能這般站在自己麵前,如小大人一樣彬彬有禮,一時之間也很是叫人感慨。
“十一殿下如今在王府讀書?”黃楊春知道小皇子原本在天京開了蒙,隻是眼下隨七皇子到了萊夷衛,自然就得重新找夫子求學了。
齊璟點點頭:“嗯,找了一位本地的儒者,武功嘛,就交給孤身邊的徐校尉了。”
黃楊春知道齊璟指的,正是在謀逆案中有功獲封的徐少玄。
有這樣一位武藝高強的師父,小皇子即便不在天京的東校場,想來也是不用擔心的。
這時候,齊璟對黃楊春道:“再過月餘,孤想著要隨海軍到附近的海域看看,到時候時大人恐不能隨行,你與孤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