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童笑中道,二十年前的比試大會,蕭頂山輕鬆殺入決賽,要與四大散仙中的諸葛萇仁一決高下,那諸葛萇仁自然不是蕭頂山的對手,然而他仗著一把曠世‘青邪劍’與蕭頂山大戰六百回合,才勉強輸給了蕭頂山,位居次名。說到這青邪寶劍的來曆,還要追溯到數百年前,南朝曾有一名著名鐵匠用千年寒鐵,汗血良駒的血液注入,更有金剛石參入,如此便鍛造了一把絕世神劍,到那時恰好流傳到諸葛萇仁的手中,而諸葛萇仁恰好善於用劍,禦仙劍術練到第九重乾坤定數的境界。
童笑中道:“你試著將體內真氣注入其中,使它身泛青光,劍氣流轉自如。”
秦小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初入門庭,頗是不解,道:“師伯,我該如何使?”
童笑中令他附耳過來,說了幾句劍法心訣,秦小倉默記於心,反複默念了幾遍,有了幾分心神領會,轉而一想,忽然覺得這其中決法比程青英的封印術要高明許多,他急忙打消這個念頭,認真思索,按著童笑中的指點握著石劍準備用法。童笑中見他頃刻之間便能領會其中要領,頗有些欣悅,覺著當真沒有看錯人才。
秦小倉手握石劍,他眉頭緊鎖,暗自發出真氣凝結在石劍身上,那石劍過了片刻時間周身開始泛出青色光芒,秦小倉徐徐趕到劍身冷冰冰地氣息返還而來。他凝神思索,心道,師伯說過,人有慧根,劍有劍靈,這涼氣大概就是劍靈傳來的罷。
童笑中大驚見外,撓了撓頭腦,道:“你小子果然天資過人,這般快便領會了。我告訴你,這第一重劍法分有七層要領,如今你隻學了第一層,若想突破,便要反複練習,拿捏其中的要害,才能有所作為。”
秦小倉微微一笑,點了點頭,道:“我記住了。”
童笑中拂袖而去,留下一段話:“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
秦小倉深深地點了點頭,心道:師伯說的對,求法精進不能操之過急,待我慢慢磨礪,熟悉了劍氣的來源,再將融會貫通。他兀自待在那裏,仔細琢磨。
若說這少年天資過人,其實偶爾也能見他傻乎乎,但往往鑽入門道卻是比別人快上一拍,若隻歸於他天賦異稟,不如說他一心一意做這些事情,心中無旁騖,用心專一體會其中法術要訣,自然比別人進步快。其實天下本無天才,人人都有慧根智苗,隻有奮發圖強,才能尋到自己閃光的一麵,秦小倉若不是身世陡然變轉,到如今恐怕還隻是個富家子弟的不世頑童,誰也不會料到他會是個修真練法的好苗子。整日裏攜著仆人東跑西竄,玩世不恭,辱沒老師名分,喜歡看美貌少女,看不起那些外地人來到洛陽的那種激情,更是揮金如土不理是非。
白無常曾道,太上老君以悟得《道德真經》飛升成仙,受眾人膜拜,道家敬仰,仙派尊崇,然而正是太上老君留下了這本書籍,才讓後人多少修到一定境界,供日後飛升所用。
那白有常時時提到飛升成仙,原來在他心中,一直臆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飛升成仙,長生不老俯視人間。秦小倉對此抱有一笑,陳百漢,方行劍等人則是大笑不已,以為他這生都無法得償所願,莫說是得道成仙,就是連仙派的門檻都無法進去,何談得道之說,以為滑稽萬分。
秦小倉這日獨自在林中修行,方行劍等人難得沒有伴隨左右,他們曉得童笑中親自授學,若是這般去總有些唐突,隻待夜傍之時來找秦小倉吃飯,順便聽他講幾句要領,然而眾人理解能力甚淺,那煙雨堂雖然聰明,卻對道家法訣不得透徹,隻模糊懂得其中五六分。秦小倉倒不避嫌,遇到困難處便向左右討教,說是討教還不如說是自言自答,眾人張目結舌,最為簡單的道理都無法明白,何況秦小倉說到困難之處,更是無奈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