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輪到了劉清明。
穿著官服的檢查官,接過劉清明的名牒和舉薦信看了看,隨後在士兵們的幫助下,將劉清明所帶的筆墨等,全都翻看了一個遍。沒有發現夾帶之後,便放行。
劉清明進入第二道檢查程序。
布鞋脫下來,足衣脫下來,外套也脫下來,就連襯裏,也要接受檢查。
就差大褲衩了。
檢查完之後,檢查官將東西都還給他,劉清明一邊穿衣穿鞋,一邊走向第三道檢查程序。
頭發放下來,發箍也要接受檢查。
經過三道檢查程序,劉清明披頭散發,衣衫不整的帶著自己的筆墨,在一個士兵的帶領下,走向考場。
入眼的,是一排排的低矮房屋,像極了飼養場的豬圈!
一排分兩邊,南北各有一個,每一個小隔間外,都有士兵持械把守。小隔間隻有兩三平大小,一張木凳,一張方桌便是考生們考試場地了。
劉清明坐在隔間裏。
等待著考試開始。
後麵還有不少人,在接受檢查。
“老公的衣服都被脫了!”
“我看到老公的胸肌了!”
“主播,別亂瞄,把鏡頭對準方綏鶴!”
“就算衣衫淩亂,老公還是那麼帥!”
……
“你們夠了!”看到直播間裏一眾方綏鶴的迷妹發言,劉清明笑笑。
話音剛落,門外的侍衛轉身瞪著劉清明。
“不許大聲喧嘩!”
“現在劉子雍已經在等待考試開始。大家可以看到,科考十分嚴格,就連說話都不可以。”電視台主持人做著直播。
隨著時間推移。
一直到所有考生都進入考場之後。
身穿官服的主考官看了眼香案,當香燃燒到還剩下寸許的時候,宣布時間截止,不管有沒有考生趕來。
大門關閉。
兩排手握長戈的士兵,威嚴的站立在大門前。
“科舉考試開始了。大家可以看到,負責監考的考官們,開始給考生發試卷。跟我們現代的高考不同,試卷由監考的官員親自發下來。”
“好了,劉子雍拿到了考卷。”
“郝教授,能為大家講解一下,古代科舉考試都有哪些內容嗎?”主持人問道。
郝教授點頭,接過話來,說道:“在隋朝,進士科考主要考三大類。經學,時務策和詩賦。所謂經學的考試,又稱為貼經。用通俗的話將,就像現代語文考試的填空題一樣,古文填空,詩詞填空等。”
“時務策,有點像高中的政治考試,也有點像問答題。就是當代發生的一些國家大事,拿到考場上,來考驗考生們的應策能力,處理當下隋朝麵臨的一些時事政治問題。這其中涉及到軍事,民生以及治國策略等。”
“而詩賦,顧名思義就像是閱讀理解,古文賞析,以及作文能力。”
郝教授解釋完。
主持人接著說道:“大家現在可以看到,古代的試卷和現代的有很多相似之處,姓名,籍貫,出身所在地等,都要寫下來。就像現代高考的名字,班級學號一樣。”
“好了,現在劉子雍已經寫完,開始進入第一題。也就是郝教授所說的貼近,填空題。”
郝教授笑笑,盯著屏幕。
通過劉清明的視野,不管是直播間的觀眾,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考卷上的內容。
“大家可以看到,在隋朝的字體,便是正楷字體,但依然是繁體字,與現代所用的簡體字,有很大的區別。郝教授,作為隋唐曆史研究專家,您能為大家講解一下第一題的內容嗎?”主持人說道。
郝教授點點頭,說道:“觀眾朋友們,這第一道題,便是出自《論語》中的第十二章《雍也》的內容。”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後麵的下劃線,便是要求考生填寫的內容。其實隻有一句話,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主持人說道:“大家可以看到,劉子雍開始作答,正如郝教授所言,正是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看來劉子雍對《論語》已經熟讀。現在是第二道題,郝教授,第二道題,也是論語上的內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