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答應過馮建林無論做什麼都不能將戲班子牽扯進去,如果不將這身衣服處理掉,到時候若是東窗事發,再讓人找到這衣服,那就真的會連累到戲班子了,所以,她不得不多花費點時間來處理這身衣服。
確定那衣服已經被燒得渣都不剩以後,炎小筱才偷摸著離開了火房。
從小在東辰國的皇宮長大,對於這裏的布局,她再清楚不過,很快就從北麵的廂房,摸到了娘娘主子們居住的西院。
北麵巡邏的侍衛還比較少,一到西院,人便多了起來。
到處都是走來走去的宮女太監,時不時還有巡邏的侍衛經過,更讓炎小筱吃驚的是,這些侍衛的巡邏時間與頻率,似乎比以往要嚴格了一倍之多。她本來想偷偷摸進未央宮找母後的,結果因為人太多,讓她根本就無法接近未央宮。
這是怎麼回事?
炎小筱十分的不解,她才離開四個月左右而已,這皇宮表麵上看起來沒有任何的變化,實際上卻已經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難道又是那個假冒的德安公主搞的鬼?
皺著眉頭思考著這一係列的怪異景象,炎小筱沒注意幾個宮女朝著這邊走來,一下就撞了過去,因為跟著耶律宏驊習了武,身子比一般人硬,直接將那宮女撞得一個趔趄,跌倒在地。
“什麼人如此不長眼?”那宮女氣急敗壞地罵了一句,爬起來看著炎小筱,覺得有些眼生,懷疑地問道:“你是哪個宮的宮女?”
炎小筱垂下頭掩蓋住自己眸子裏的異色,佯裝著害怕的樣子:“我,我是雅安公主身邊的宮女,剛剛走路走得急了一些,沒注意到姐姐過來,真是十分抱歉。”
“雅安公主身邊的?我怎麼沒見過你?你抬起頭來給我瞧瞧!”那宮女不依不饒地說道。
炎小筱心裏又開始納悶起來,眼前的這個宮女態度十分的跋扈,一看就知道是十分得主子*的,但是這裏是未央宮門口,裏麵的應該都是皇後娘娘的宮女,炎小筱確定自己從來沒在母後這裏看到過這個人。
正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旁邊另一個人突然扯了扯剛剛那宮女的袖子,“好了柳兒姐姐,公主殿下還等著咱們呢,你也知道雅安公主的身份,若不是這次這件事,怕是咱們連她長什麼樣子都不清楚,更別提她身邊的奴才了,咱們這個時候就別揪著一個宮女不放了,別耽誤了公主殿下的大事。”
那態度很囂張的宮女哼了一聲,又瞪了炎小筱一眼,扭著腰肢大步流星地就走了。
剛才出來勸阻的那個宮女見柳兒走遠以後,才在炎小筱的耳邊輕聲對她道:“這位妹妹,剛剛的事請你別在意,柳兒姐姐是德安公主身邊的紅人,眼珠子自然長得比別人高一些,以後見到她繞道走就行了。”
炎小筱心裏又是一驚,垂著的眸子閃過一抹異光,然後抬起眸子故作無辜地問道:“怎麼會?我記得德安公主身邊伺候的大宮女是婉兒姐姐啊!怎麼變成柳兒姐姐了?”
而且,炎小筱發現,不隻是婉兒不見了,眼前的這個宮女,也不是自己以前身邊的人,看來那個冒牌的德安公主挺謹慎的,將身邊熟悉的人全部換掉,這樣,就不用擔心會露出馬腳。
“婉兒?那都是好幾百年前的事情了!”那宮女在炎小筱的耳邊神秘地說道:“幾個月前因為德安宮的宮人沒伺候好公主,公主生了一場大病,一氣之下就把以前的宮人全部驅逐了,現在德安宮的宮人,都是新來的。當初那件事鬧得整個皇宮都知道,妹妹你不可能不知道啊!”
炎小筱忙想了個借口敷衍了過去,“哦,我當然是知道的,隻是雅安公主向來不怎麼出門,所以知道得也不太多。”
“好了,姐姐我要去幹活了,你自己小心一點,別再衝撞了德安公主身邊的人,下一次,就沒有我幫你說情了。”那宮女交代了幾句以後,也離開了。
炎小筱站在原地,腦子裏都快亂成了一鍋粥。
這次她混進宮,主要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想要接近母後,向她說明真相,就算是接近不了母後,也要找到以前自己身邊伺候的宮女問問宮裏的情況。
但是現在看來,她還是把事情想得太天真了。
那個冒牌的德安公主為了怕自己露餡,將自己以前用慣了的宮女全都驅逐了,自己現在,可謂真的是單槍匹馬,一個幫手都沒有了。
站在原地,炎小筱咬了咬牙。
現在宮女這條線是走不通了,那些被驅逐的宮人,大概也沒什麼機會活命,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去找母後說清楚真相。
雖然現在她是炎小筱的長相,但是她還記得以前發生的各種事,說給母後聽,她應該會相信的吧?
打定了主意以後,炎小筱決定暫時放下糾結,躲過侍衛的巡查,從未央宮後門的院牆上翻了進去。
這還得多謝耶律宏驊前段時間教她習武,讓她的身體素質強了許多,翻個牆已是再輕鬆不過的事。
後院已經沒了巡邏的侍衛,偶爾路過一兩個宮人,也是匆匆而過,炎小筱小心翼翼地避過他們,很快就摸了過去,眼見著離皇後娘娘的活動範圍越來越近。
這時,炎小筱隱隱約約聽到前方傳來談話的聲音。
“母妃無需擔心,此事臣妾已經全部安排好了,臣妾隻有德安這麼一個女兒,臣妾隻想她過得幸福,既然她不想去元陵國和親,讓雅安丫頭去也是一樣的。”這端莊高雅的聲音,便是炎小筱的母後,皇後娘娘了。
炎小筱豎著耳朵倚在牆根繼續聽下去。
另一個稍微年老一些的聲音,是東辰國的老太妃,“哀家也希望小七能有個幸福的歸宿,但元陵國能不能接受雅安,還是個未知數,皇後,不管是德安,還是雅安,都是哀家的孫女,皇後在下決定以前,還是要三思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