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所有積極情緒的基礎(1 / 2)

愛所帶給我們的,就是被人們稱為積極情緒的無窮力量。羅素認為:“積極情緒就是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你想微笑時產生的那種好的感受。”弗瑞迪克森則認為:“積極情緒是對工人有意義的事情的獨特即時反應,是一種暫時的愉悅。”因此,積極情緒是指由能夠滿足個體需要的事件引起的、伴隨愉快體驗的情緒狀態。

國外研究表明,通常所說的積極情緒一般包括興趣、快樂、期望、希望、愛等。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標準,但是許多理論家都認為愛不是一種單一的情緒,通常人們體驗的都是各種不同的愛,有伴侶之間的愛,有朋友之間的愛,有父母子女之間的愛,等等。因此,對不同的愛的關係和體驗要有所區分,因為愛的體驗往往指向不同的個體,也就是說愛具有特定性。可是無論對象如何不同,愛是不同積極情緒的基礎,它也可以由許多積極情緒所組成,是積極情緒的基本色調。它包含了歡樂、高興、興趣、滿意等諸多積極情緒,是各種積極情緒的大融合。

由愛激起的相互作用毫無疑問地有助於建立和加強社會聯係和依戀,愛和各種在愛的關係中的積極情緒體驗(如興趣、滿意、愉悅)都能建立和加強一個人的社會資源,這種資源可以積累和傳遞。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那種最原始、最單純的愛去了哪裏?人們開始不再去思考是否還需要愛,畢竟它不能給我們帶來某種可觸可感的東西。可正是因為愛的缺失,導致了我們在一次次遭受到欺騙以後,將心門關上,不再願意相信陌生人之間還有愛。愛轉而成了一種手段,一種工具。人們漸漸開始迷失自己,遺忘了一些最初的美好,隨著愛的消失,許多負麵情緒便在我們的生活中如影隨形。我們很痛苦,卻不知路在何方。

“我們都不是最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活著就是為了愛。”特雷莎修女這樣詮釋了她心目中的愛。

1979年,特蕾莎修女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獲獎主題是“愛”。在特雷莎修女心中,沒有窮人與富人之分,隻有愛與被愛的人之分。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隻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特蕾莎修女以博愛的精神,關愛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隻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也為通往社會正義和世界和平,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特雷莎修女曾經說過:“饑餓的人所渴求的,不單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單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單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質豐裕的人,都在渴望愛、關心、接納及認同。”

愛所帶給我們的,就是被人們稱為積極情緒的無窮力量。羅素認為:“積極情緒就是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你想微笑時產生的那種好的感受。”弗瑞迪克森則認為:“積極情緒是對工人有意義的事情的獨特即時反應,是一種暫時的愉悅。”因此,積極情緒是指由能夠滿足個體需要的事件引起的、伴隨愉快體驗的情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