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苦逼(1 / 2)

四台車一起絕塵而去。他們也該辭程了。下一站看了開心果種植園,這裏竟然生長著大片的開心果樹,這是從阿拉伯引種過來,進行本土栽培成功的果樹。據說是老板曾經到阿聯酋打工,偷偷在罐頭盒裏種了一棵,他帶回國內。然後,然後二三十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大片種植。

白果加工的工藝無可挑剔,無需任何添加劑,用一種拇指大的黑砂加熱炒開口就行。包裝也好,有大鐵罐包裝,也有食品袋包裝,絕對沒問題。考察團領導品嚐了一番。老板、老板娘感謝的話說了一籮筐。臨走時,每台車送了一個禮品盒,應該是十罐鐵罐開心果。

看看表,現在下午三點了。看來要跑完了,是不太現實。張玉屏提出到陽明山看看,因為上次陽明山旅遊局的黨代表提意見相當尖銳。

陽明山的主峰望佛台一千六百二十五米比南嶽衡山的主峰祝融峰一千三百米還要高。為瀟湘第一峰,五A級景區,與瀟湘境內的九嶷山齊名。雖是冬季,山上林壑優美,空穀幽蘭,流泉飛瀑,鳥鳴啾啾,走在古老的石級登山道上,香客雲集。考察團參觀鄧家大院,觀賞黃江瀑布群,觀瞻萬壽寺。萬壽寺有千年寺鍾穿雲破霧,山穀和鳴;三米高的香爐,香煙繚繞,掛著明帝親筆禦書:“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的楹聯。傳說是明朝皇室妙竹公主逃婚至陽明山歇馬建庵,被朱皇封為一品仙姑;明嘉靖年間鄭秀峰禪師三十九歲在陽明山坐化成佛,其身不朽,被皇帝封為七祖佛。

一路上由鎮黨委書記鄧三林,鎮長蔣淑娥作陪,陽明山旅遊景區經理陳倩沿途滔滔不絕地解說。

陽明山上也有竹海奇觀。陳倩經理介紹,每當三月三,杜鵑花開,山上形成一個壯觀的花海景觀。紅花一層層裝點,一個山頭像是清帝的皇冠,紅纓紛披,流光溢彩,蔚為大觀。

張玉屏對這此不感興趣:“老鄧,淑娥,上次你們意見大過天,九嶷影像上國際竹文化節主演出,你們也想爭一席之地。可有排練?”

“排了。排了。我們安排在鎮政府大禮堂,因為山上風太大。我們是繼續登山,還是看演出?”鄧三林有點拿不定主意。

“改日吧。倩不是說杜鵑花開,那才有意思。今天,我們特地來觀摩演出。直奔主題吧。”張玉屏說了算。於是,一行人趕緊下山,到鎮政府大會堂坐定,看他們排的演出。

《陽明山風雲》共分十幕:序曲。主題歌《陽明山上好風光》。播放陽明山風光片。

第一幕:創世神話。講一個叫鄭一郎、鄭二郎兩兄弟鬥兩條孽龍為民除害的故事。

第二幕英雄傳說。十八真人燒丹煉汞,飛身騰空,如今陽明山主峰白雲峰上存白雲寺。

第三幕:南屏晚鍾。一群道德深厚的和尚靠募捐,鑄造了一口響徹千裏的南屏晚鍾,還得到了神仙的點化,大道功成,白日飛升。

第四幕:秀靈公主。明武宗皇帝朱厚燳的三女兒秀靈公主為逃婚,更為尋求不老仙方,來到陽明山昭禪寺“盡驅寺僧,歇馬建庵”。

第五幕:七祖金身。明嘉靖二十九年,鄭秀峰閉關坐化,明朝南渭王派孫菊波與進士蔣湘崖來陽明山祖爺庵啟關探視,見他宛然如生,發爪尤長,於是頂禮拜伏,相扶披剃,衣履莊嚴,涅槃端坐。明藩南渭王知道之後,欽佩鄭秀峰生前的刻苦和高風亮節,更是頌揚鄭秀峰的“以身示世”,於是飛馬報奏嘉靖皇上,嘉靖皇帝聞奏後,很是感動,下旨欽封他為七祖,推崇陽明山為南禪正派,改寺名為萬壽寺,又賜“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寺聯,名噪一時。

第六幕:兵家必爭。陽明山巍峨險峻,僻在邊陲,漢瑤雜居。主峰海拔1624.8米,地控湘粵,山高林密,地域寬闊,地形複雜,交通梗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明初時,陳友諒率兵入此地,溝通瑤民,扼險為守,經閣都親督軍征討。

第七幕:映山紅。陽明山農民武裝大規模的攻城克縣行動,嚇壞了當時的統治政府。國民黨反動派重兵“圍剿”起義軍,許多義軍首領叛變投敵,但周文義無反顧,對起義軍進行軍事訓練,整頓軍紀,嚴禁擾民。革命軍力量得到發展,擁兵二千。

第八幕:紅旗招展。抗日戰爭暴發,國共合作。湘南遊擊隊,在陽明山一帶狙擊日軍對桂林的進犯。

第九幕:聖山。如今香火鼎盛,展示十大靈異聖境:朝暾陽明,龍潭瑞靄,南屏洪鍾,雲封瑤台,靈泉甘霖,返老還童樹,閉關洞,望佛崖,仙神塔,秀峰坐化。

第十幕:名人薈萃。曆代名人詞刻、詩賦、題跋、摩崖石刻等。曆代大德高僧,拜山文人墨客,如柳宗元、徐霞客等。現當代名流遊山的詞賦、品評,人物訪談等。

看完節目,領導與演職人員一一握手,合影留念。張玉屏幫陳倩經理問:“韓家叔侄,是叔叔點評?還是侄子點評?還是老沈、老楊、老李、老陶、老趙、老廖點評?給個觀後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