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總算出關(1 / 2)

喂豆子進磨孔,那是手腳功夫。估計磨子轉一圈,應該不到一秒,你要在一秒之內,快捷地將一瓢豆子喂進去,需要速度。這事,陳汝慧能做到,秦莉也能做到,手腳十分麻利。韓寶來差一點,他對不準石磨上麵的孔洞,水進去了,豆子沒進去,結果隻能磨空磨子,也就是洗磨子。往孔裏倒的時候,一定抖一下手腕,連水和豆子喂進磨孔裏去,這樣磨出來的豆漿濃稠如雪。下麵是用蒸燒酒的天鍋接著,一會兒磨了一鍋白花花的豆漿。

豆漿磨出來,那是做豆腐的師傅的活。先要過濾,用滾開的水衝進豆汁裏,然後在一個木製的豆桶裏搗弄,豆桶上麵有一個擱板,擱板上放一個粗布袋子,豆汁倒進一個布袋子裏。密密的布袋子鼓鼓地,豆漿往外嘩嘩泄出來,那要趁熱將豆汁榨幹。熱得陳汝慧的手都紅了,她不停地吹著冷空氣,一團熱蒸汽往上衝,最後將一桶豆漿榨成一團豆渣。豆渣可以生炒韭菜,很香。也可以黴了,做豆渣醬。還可以跟糯米、雪末拌合在一起,搓成團,做豆渣丸子。

榨出來的豆汁,燒開了,就是平常喝的豆漿。第一鍋,簡直給大夥喝豆漿喝光了。

做豆腐,一般都加石膏水。用兩隻提桶盛了豆漿,一桶倒小半碗石膏水。然後,兩個人提著兩桶豆漿對著往木桶裏衝下,提得越高,衝得越激蕩越好。然後蓋上簸箕,捂三分鍾。陳汝慧便找來一根筷子,豎直插下去,要是這筷子不偏不倒,說明這豆腐非常好。要是筷子倒了,沒成豆腐,要是直插到底,說明豆腐老了,石膏水放多了。

陳汝慧一筷子插下去,她馬上興奮地叫起來:“好豆腐!絕對是好豆腐!”

因為筷子直直地插下去,隻插進去半根。陳汝慧用瓢刮開上麵一層泡沫,哇,下麵就是出窯的石灰,凝固成整體,劃開就是塊塊的,色澤略呈石灰白。四個小朋友都拿著碗來吃豆腐腦。可能曉萍是知道的,她開始不喝豆漿,豆腐腦才好吃。每人一碗,這桶豆腐去了一半。過去,可不給大夥吃多了,每人小半碗,現在管夠。

豆腐腦倒進一個專門的包袱裏,包袱放在竹篩裏,竹篩下麵是木桶,水就過濾到木腳盆裏。包袱上麵蓋一塊木板,上麵可以壓青磚,將包袱裏的水壓幹,裏麵就是白花花的豆腐。

晚餐,韓寶來可以做出六個豆腐菜,一個是猴頭菇汆白豆腐,一個肉末釀豆腐,一個五香油炸豆腐丸,就是把油榨豆腐掏空往裏塞配料,一個是油榨豆腐丸子,一個是油豆腐煎豬頭骨,一個是韭菜炒豆渣。你別少看韭菜炒豆渣。入口清香、細嫩、爽口,一會兒吃光了。

平時,你在外麵買的豆腐,吃起來是很嫩滑,但絕對沒有陳汝慧親手做的豆香味濃。你要不是親眼所見、親口嚐嚐,你還以為加了什麼添加劑呢。農家豆腐就是比城裏買的豆香味濃鬱。大夥品嚐這頓美餐的時候,很有成就感,這是她們親手炮製出來的,辛苦做、輕鬆吃。

晚上又排了《雷雨》第三幕。因為睡了午覺,所有人精力充沛,一直排到了深夜十一點,然後才分頭睡下。

第二天,還是韓中華把大夥叫醒了:“嗲地!嗲地!雪更厚了!”

一夜功夫,白天融掉的雪,大地重新給蒙上了一層白雪,封得嚴嚴實實。韓寶來又要興奮地帶著他的四員小將,跟十五名“妖精”打一場雪仗。孩子們玩得滿臉是汗,然後率隊泡一次溫泉。

吃完很遲的早餐,再去村委集中村委幹部、包括各部門負責人開個短會,然後韓寶來帶著陳桂山,還有秦莉出發了。三個人撐竹筏出山。來送行的人很多,包括陳汝慧,她囑咐韓寶來,不要像過去一般搞得很晚回家,不要喝酒,下午三點就要撐竹筏回家了,不要過人民橋,將竹筏係在人民橋,然後在人民橋坐車進城。韓寶來一一答應,他早安排彭紹峰開車來接應。首先要把秦莉還給他,估計他這些天急得沒處抓魂了。

陳桂山在船頭,秦莉居中,韓寶來在筏尾,三個人很順利地撐到了人民橋,果然彭紹峰早早開了兩台車在這裏等候了。一台寶馬車是給韓寶來預備的,他自己開了一台大奔。

兄弟見麵,彭紹峰不是摟著老婆,而是摟著韓寶來:“兄弟受苦了,沒少遭活罪。”

“差點與兄弟陰陽兩隔了。”韓寶來鬼笑著說,“憋在深山中,想了很多法子。我們正在造船哩。估計一周之內,我們的船開通了,那就交通方便了,你們要的貨。及時發過來。”

“兄弟首先給我貨,還是我們兄弟親啊。”彭紹峰看著老婆秦莉哈哈大笑。秦莉嬌羞地打了他一拳,瞪了他一眼:“死相。上車吧。要不是韓寶來怕我吃窮了他家,我還真舍不得出山。其實在山裏麵很好玩。山裏麵的雪也比這裏厚,還要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