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大師喝的是國產長城幹紅葡萄酒,他吃刺身,喝口紅酒去腥,他不醮芥末,也是一個怪人。吃得差不多了,他便繪聲繪色講故事。
觀世音菩薩道果還未成熟那年,師徒三人來到妙莊王城,還未進城,她突然感到心疼欲裂,掐指一算,是至親的親人有難。
她們急急匆匆趕到城裏,看見粘貼皇榜的地方人山人海,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她們近前一看,是妙莊王宮為王後治病粘貼的招賢榜,大概意思是王後近年來日思夜想失去的三公主,加上國事紛擾、偶感風寒,遂發急病,全國上下無有能醫者,現王後病體沉重,有能醫者,揭榜為據,若能讓王後痊愈,必定將半壁江山拱手相讓作為謝禮!
妙善看見“王後日思夜想失去的三公主”幾個字,不由得心疼難忍,潸然淚下。想想母親懷胎十月,擔驚受怕,妊娠反應,苦痛不堪,直至生產,血流如注,未及慈愛,被迫分離,思念牽掛,肝腸寸斷;二十幾年苦痛煎熬,身心憔悴,如今命懸一線,還不知道女兒在何方?
她毅然揭榜在懷,早有官兵報告王宮,不一會就來了許多官兵,為首的一個將官看著妙善年輕貌美,清雅不俗,不像是名醫,疑惑地問:“是你揭的榜嗎?”妙善說:“是我揭的,趕快讓我進去,耽誤了王後的病情,你吃罪不起!”
來到王宮,見到日夜思念的親娘,妙善強忍淚水,上前為母親診脈,母親氣血已亂,氣若遊絲,已經危在旦夕。妙善正要診治。
恰在這時,宰相突然闖入,他以審查神醫身份為名,想進一步幹擾王後的治療,當他看見妙善時,心裏為之一振,他也是修道之人,頗有功力,他看出妙善就是三公主,便假惺惺地對妙莊王說:“王後的病,隻有用親生兒女的血肉做藥引才能治好。”
又對著妙善陰惻惻地說:“我說的對嗎?這是《醫典》上記載的,王後思念女兒成疾,解鈴還需係鈴人,隻能用親生女兒的血肉治療。”
妙莊王問旁邊的太醫:“是不是有這種治法?”
太醫回答:“回稟陛下,醫典,醫書都有這種記載,但是我們都不曾試過,請陛下三思!”
國王對王後一往情深,他不願失去王後,便下令叫來妙可,妙心兩個公主,要她們為王後割肉治病。
大公主妙可聽說要割肉給母親治病,嚇了一跳,沉思一會說:“父王,我看還是把這個為母後盡孝的好事讓給妹妹做吧。”
二公主妙心神色慌張地回答:“還是姐姐做吧!”
兩人推來推去,誰也不願意割自己的肉為母親治病。這時,妙善上前向妙莊王施禮道:“貧僧願意割肉救治王後的病,請陛下恩準!”
妙莊王看著端莊美麗的妙善,長歎一聲道:“親生女兒都不願意做的事,你怎麼願意呢,這是為什麼?”
“她是一位賢德的王後,況且王後與貧僧有緣,望陛下成全貧僧的心願。”妙善含著淚水懇求道。
妙莊王感動地說:“你真像我的三公主,她要是活著,也跟你一樣大了。”說著不由得落下淚來。
妙善一看,差點想撲進妙莊王的懷裏叫聲“父王”然後大哭一場。但是不能,還不是時候,不能讓人識破法身。妙善叫人趕快割肉為王後煎藥,在場的所有人,除了宰相暗自得意的冷笑以外,個個掩麵落淚,感動不已。廚夫雙手顫抖地割下妙善左手臂上的一大塊肉,奇怪的是肉割下來,血就止住了。太醫們趕快為妙善敷上金創藥,仔細的包紮好傷口。妙善自始至終忍著劇痛,一聲不吭。她在心裏欣慰的想:終於可以報答一點母親的恩情了。
妙善日夜守候,親自給王後煎藥喂藥,三天後,王後的病就好了。王後緊緊握住她的手說:“你真像我的女兒,一看見你,我心裏就愛的不行,以往的憂苦一點也沒有了。”
妙善忍住淚水笑笑說:“貧僧也希望您是我的母親,我一看見您,就覺得格外溫暖和親切,請允許我在您的膝下靠一靠,我要體會一下承歡膝下的母女幸福。”
王後緊緊抱住妙善,那種情脈一通的喜悅和感動溢滿心間,兩人淚水盈盈,久久不願分開。
王後暗暗發願:“如果她是我女兒,就讓我的淚水平複她的傷口。”於是王後說:“孩子,現在隻有我們倆,我叫你一聲女兒,你把傷口給我看看,行嗎?”
妙善看著王後懇求的淚眼,答應了她的要求。王後輕輕撫摸著妙善的傷口,心疼萬分,淚水奔湧,這時奇跡發生了,王後的眼淚滴在傷口上,傷口立刻平複如初。她大叫一聲:“啊!我的心肝,我的寶貝,我日夜苦盼的女兒,你終於回來了!”
母女相見,悲喜交集,涕淚橫流,多年的渴望化作幸福的擁抱,妙善哽咽地請求母親坐好,她要對母親行跪拜禮,她脫去戒袍,深深地對母親行了三個跪拜禮,感恩母親十月懷胎之恩,感恩母親牽掛思念之恩,祝福母親福壽綿長,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