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車開進了三峽電力集團辦公大樓,三峽工程建設集團的專家和三峽電力集團的專家早就在會議室正襟危坐。三峽電力集團李健華總經理按部就班,先用PPT給專家介紹大壩開裂的具體情況。他說:“在三峽大壩施工中,我們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檢查是非常細致的。因此,任何隻要能看的出來的裂縫都不可能漏網。如果你拿顯微鏡去照可能還有一些小的裂縫,但是沒有什麼意義。至於說蓄水以後,那些表麵裂縫不做處理,水會鑽進裂縫裏,一方麵產生滲漏影響,也可能使這個裂縫繼續擴大,這是不允許的。”
三峽電力集團王家棟副總經理比較坦率:“三峽工程施工到完工這十二年以來,總體上來說大方向是好的,但還是出了一些缺陷、事故,有些事故還是相當大的。如導流底孔表麵不平整,下麵那個架空,都處理了一年多。當然對整個工程來說,都是局部的少量的,但還是對工程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今年的抗洪搶險需要高位蓄水影響更大。由於發現得比較早,處理本來不存在問題,隻是現在處於防汛困難時期,處理起來頗費周折。”
韓寶來問道:“這些裂口、裂紋,三峽大壩有沒有傷筋動骨?”
三峽工程總建築設計師彭啟明說:“壩麵裂縫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問題是會不會對大壩造成危害。現在發現的這些裂縫,最近經過專家的鑒定,不屬危害性裂縫。但如果不處理好呢,有可能發展成為危害性裂縫。”
張超然總工程師似乎自我安慰地說,“裂縫對水電工程來說,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在預測方麵,我們沒有想到它的發展速度,想到的不夠。”
三峽工程副總管郭樹聲說道:“三峽大壩現在出現的裂縫,我認為是可控製的,恐慌沒有必要。任何工程不可能不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三峽工程也不例外。”
三峽工程電力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張炎亮說:“考慮在當前蓄水位達到了超警戒水位一百七十五米,裂紋出現,我們不得不慎重,及時向國務院彙報,也是出於安全穩妥考慮。”
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成員、三峽樞紐工程驗收組專家組組長潘家正分析道:“大壩的開裂啊,這是世界級難題,不隻是三峽大壩有,我國在建的大壩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這種開裂情況,國際上的大壩同樣遇到這種難題。三峽大壩產生表麵裂縫的因素也是多方麵的,有的是由於施工方麵的原因,比如說在冬天沒有把表麵保護好。有的是設計方麵原因,比如說結構的設計有很尖的地方,裂縫由那個地方發生。大壩當中發生的裂縫有不同的類型,有一種我們稱為貫穿性的裂縫,就是它把結構的整體性破壞了,影響到機組的安全。這種貫穿性裂縫在三峽大壩上一條也沒有。第二類裂縫就是發生在大壩表麵很細很淺的表麵裂縫,這種表麵裂縫在三峽工程當中發生了。表麵裂縫一般對大壩的安全沒有影響,但是在上遊麵的垂直的表麵裂縫,在蓄水以後,水要滲進裂縫。我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專家組來了,期待專家組的同誌從根本上加以治理。”
韓寶來一直在認真傾聽,在座的都是專家泰鬥,他哪敢打斷他們的發言,仿佛這個年輕後生,隻配做一個旁聽的小學生。再說,他是學農林牧漁的,隻不過他是不錯的狗皮膏藥,哪裏痛就可以貼哪裏。他眨巴著眼睛說:“現在八十處裂口、裂紋擺在我們麵前,大家談談怎麼收複吧?我們要找出一個最佳方案,盡早完成收複。”
中科院與工程院雙院士周光鬥說:“當年啊,我們修築黃河小浪底大壩,盡管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止。由於大壩的體積巨大,不可能像普通結構那樣配上足夠的鋼筋來約束。因此,盡管敦實的大壩很難從外部攻破,可是被內部的拉應力輕輕一拉,就會像酥脆的餅幹一樣斷開。外界的水、空氣、有害離子源源不斷地進入大壩內部,堅固的大壩很快就破碎了。大壩的開裂,已經成為了製約大壩正常使用、危害下遊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們發現,使用了高鎂水泥的小浪底水壩居然安穩如山,檢查不到一點裂縫。這讓工程師們既欣喜又詫異。人們可以通過控製氧化鎂的煆燒條件來控製它的活性:如果要用在比較小巧的結構中,就選用活性高些的氧化鎂,早期快膨脹,後期不要添亂,那麼隻要控製煆燒溫度低些就好;如果要用在大壩中,希望采用低活性的氧化鎂來補償大壩的長期收縮,那就用高溫來燒製。可以說,在幾乎每一個需要控製裂縫的場合,氧化鎂都有用武之地。”
韓寶來聽了專家的發言,心亂如麻,桃花眼中滿是憂鬱:“目前大風大浪的情況下,怎麼將低活性的氧化鎂水泥灌進裂縫呢?灌進去,它的結構力有保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