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返鄉(1 / 2)

第二十一章 返鄉

次日一大早六點多,張麗娜輕身打扮,帶著太陽帽、架著墨鏡,拎著一個皮箱,穿著雙運動鞋一路小跑,到了公交站牌,正好車要啟動,她匆匆忙忙地坐上了頭班的68路,直奔火車站。到了火車站後,她到候車廳買了一張最早到她老家湖北楚城的臥鋪票,坐上了火車,她才出了一口氣。

張麗娜故意要的是上鋪,一進車廂,她就脫了鞋爬到自己的鋪位上,這個過程中,手裏的箱子還是絲毫不離開她的手掌,她把箱子放在床鋪的裏麵,然後自己躺在床上,用一隻胳膊壓在箱子上,昨天一夜沒睡好的她,卻沒有一絲的睡意,時刻的警惕著車廂裏的一切風吹草動,她忍著口渴不敢喝一點水,害怕額外的負擔會讓她憋不住上廁所,而每次乘警的到來,都會讓她驚慌失措。

在火車上度過了驚恐和警惕的八個小時後,張麗娜終於於下午4點左右的時間到了自己闊別多年的老家楚城。楚城分三鎮,分別是漢口、漢陽和武昌,並且有兩個火車站,漢口站和武昌站,張麗娜停靠的是武昌站,她的老家基本在武昌的最南邊,距離武昌火車站還有一段距離。她不敢打車回去,害怕遇到黑車,把自己辛苦得來的錢再打劫走了,那自己就白忙活一場了。

她憑著記憶走到了火車站的對麵,她記得那裏有直接通往她奶奶家的538公交車,還好車站還在那裏沒變,這裏是起點站,而且天又早,坐車的人不多,她在車的最後一排找了個靠邊的位置坐了下來,雙手交叉抱著箱子。

538路號稱百萬公交車,據說這條線路每月的收入可達百萬之多,因為它票價便宜,其他的車票價都是2元,而它的票價則隻有1.2元,另外這輛車沿途經過數座高校,並且終點站茶山劉也有四五所高校,穩定的學生客流,造就了538路的輝煌。

在車裏等了一會兒,車上已經上滿了人,張麗娜看著擠滿了學生的車廂,看著他們臉上淳樸陽光、青春洋溢的笑容,心裏稍微鬆了口氣,她把頭偏到一側看闊別數年的家鄉風景,不由感歎祖國的建設真是日新月異啊,才幾年沒回老家,這裏已經變得基本認不出來了,馬路擴寬了、也幹淨了,路上到處都是車、都是人,沿街低矮的貧民窟也已經多數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聳的大樓,原來被稱為貧民窟的武昌區,已經儼然變成了一個嶄新的城區。

大概開了一個小時左右,車到了終點站,張麗娜等所有的人都下車後,她才慢慢的最後一個下車。在邊上攔了一個“麻木”(楚城人對三輪的俗稱),開著就朝老家茶山劉而去。

茶山劉是一個村莊的名字,這個名字比較奇怪,據說是因為這個地方最早是一個小山坡,一個劉姓財主把這裏買了下來,並在這裏種滿了茶樹而得名,後來這裏才形成了村落,但還是沿襲了茶山劉的村名。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裏被楚城市政府規劃成了大學城,先後在這裏建了數座高校,多了10多萬的學生,本來較為荒涼的這一片區才變得熱鬧起來,有了學生,自然就有了消費的動力,這裏村民或者把家裏閑置的房屋出租,或者賣起了日用百貨,或者開起了飯店,日子也逐漸的富裕了起來。

麻木穿行在擁擠的人群中,不時的鳴著喇叭讓路人讓讓,張麗娜坐在麻木的後車廂裏,從後麵未掩上的車門看著外麵川流不息的人群和到處吆喝著叫賣晚餐小吃的小販,聽著熟悉的鄉音,想著久未見麵的奶奶,心中充滿了激動。

麻木在小巷裏挪動了10多分鍾,才到達了目的地,張麗娜下了車,取出10塊錢付給了三輪車夫,走到了那個熟悉的房子前。

這是一座典型的農村院落,紅色的磚砌成的一座平房顯得有些破舊,紅色的大鐵門緊閉著,上麵鏽跡斑斑的,明顯已經有段時間沒有粉飾了,旁邊一個側門開著,張麗娜提著箱子推門進去,“嘎吱”的開門聲響的有些刺耳,她一進門就看見昏暗的燈光,聽見院子裏的雞籠裏的幾隻雞在“咕咕”的叫,緊接著就聽見一個蒼老的聲音響起“誰啊”,一個端著飯碗的老太太從廚房裏出來,疑惑的盯著她看,張麗娜看著老太太滿頭的銀發和布滿溝壑的臉,鼻子一酸,眼淚止不住的掉了下來,聲音哽咽的說:“奶奶,我是小娜啊。”

“小娜啊,你可回來了,奶奶可是已經好幾年沒見你了。”老太太聽見張麗娜這句話,趕緊把碗往邊上一放,哭著上前用兩隻手握住了張麗娜的手,把張麗娜往廚房裏拉,張麗娜則反身回去把門鎖上了,才跟著奶奶往廚房走去。

一進廚房,老太太就讓張麗娜坐在了板凳上,邊抹著眼淚邊問道:“小娜啊,還沒吃飯吧,奶奶去給你弄點吃的。”說著就要起身出去。

張麗娜的嗓子已經幹的快要冒煙了,她拉住了奶奶的手說道:“奶奶不用麻煩啦,有水喝沒有,我渴壞了。”

“有、有,奶奶這就去給你倒。”說著拿過來一個白瓷碗放在桌子上,又從案板上拿過來一個量杯給張麗娜倒了碗涼白開。

“咕咚、咕咚”張麗娜氣也不喘的連續喝了兩碗水,打了個飽嗝,才愜意的看了眼桌上的飯菜,一份豆芽菜,一份涼拌黃瓜,自己麵前放著一碗奶奶趁剛才她喝水的時間給她乘的飯,張麗娜看著堆的滿滿的白花花的米飯,兩眼發光,就著菜就往嘴裏扒了起來,奶奶在灶台邊上邊煎著雞蛋邊回頭看她:“慢點吃,小娜,奶奶給你煎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