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兄不歡迎嗎?”莫愁淡定的看著歐陽儒輝那一副你有意見的樣子真是讓歐陽儒輝有些不解,這人到底知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真真是狂妄的沒邊。
“這個不是,隻是隱隱的有些驚訝。”歐陽儒輝一點都不掩飾自己的探究,可他的探究每每對上那淡定如水波瀾不興的麵容就仿佛失靈了一般,第一次歐陽儒輝也不得不承認他看不透他。
“那就先說說科舉製度吧,在下看歐陽兄似乎很討厭九品中正製好嗎?”
“好,莫兄請說。”
“祖父覺得九品中正製雖然說不是不能選舉出人才,可終究是門第占了先機,如果想要改革這個製度,想來科舉是個好方法。”
“科舉?”
“是。”
“科舉是什麼?”
“科舉就是為了國家選拔人才而設置的一種考試製度,國家開設考試科目,然後讓讀書人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這是學而優則仕的一種製度。至於效果嘛,就像歐陽兄門寫的楹聯那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真有這麼好?”
看著歐陽儒輝難以置信的樣子,莫愁笑了笑,放下手中的茶盞,聲音溫和而篤定,“這是自然,學的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本身就是天下仁人誌士希望的,想必當今聖上也是如此想的吧?”
“這個自然,隻是不知道莫兄提的這句學的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該如何才能做到?”歐陽儒輝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此刻他真是越來越覺得麵前這人對胃口了。
“開科取士,實行科舉。”
“科舉,該怎麼做?”
“首先科舉分為,有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翻譯科、經濟科,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經義。明經(經義)、進士兩科,是科的主要科目。”
“請問這些科目考些什麼,該怎麼考,這些可以細細談一談嗎?”
看著歐陽儒輝微微皺眉的樣子,莫愁心中暗暗讚歎一聲,這人果然是心思過人,這麼一瞬竟能如此有條理的說出這麼多。
莫愁清了清嗓子,淡淡開口道,“好。明經重帖經、墨義。進士比較重視,策問、詩賦。帖經與墨義,隻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
“墨義,就是圍繞經義及注釋所出的簡單問答題。
口試:口試則是口頭回答與墨義同類的問題。
帖經,考官從經書中選取一頁,摘其中一行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係的上下文。
策問,即議論。依據考官提出的有關經義或政事問題,考生發表見解,提出對策。策問所及範圍較廣,有政治、教育、生產、管理等。
詩賦:一詩一賦。
經義,是圍繞書義理展開的議論。
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特製(特別科),如博學鴻詞科、翻譯科、經濟科等。
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隻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
明算基本屬於自然科學
這些就是科舉製度的各種考試方案,還有考察的東西,不知道,歐陽兄聽了覺得如何?”莫愁一邊飲茶一邊好奇的打量著歐陽儒輝,自己已經說得這樣詳細了他應該不會不滿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