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縱(四)(1 / 3)

第二章 天縱(四)

有了稱心的槍,有了殺人的勇氣,莫敵的潛能得以全麵的暴發。北上徐州,在八義集,一把騎槍打得神出鬼沒,被營長李紹傑譽為神槍。在接下來的龍潭大戰中更是勢不可擋,李紹傑營負責堅守龍潭車站,無奈北軍勢大,李營的防線被突破,李紹傑在陣地上光著膀子來回衝殺,渾身上下受傷十一處。在全軍潰退時,莫敵一個人,一把槍,竟然將李紹傑從陣地上搶了回來。李紹傑因為傷重送回了靖西,營長由張光瑋接任,李廣李本一升連長,因為英勇善戰,莫敵毫無爭議的被兄弟們推為排長。十七歲的排長,在鋼七軍裏,也算是異類。

莫敵將這一切都歸功於手裏的這支騎槍。

這支騎槍跟著他,南打張發奎,西征唐生智,隨著老大鍾祖培步步高升,從旅長到鋼七軍副軍長,莫敵也從排長升為連長,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南京花。

好日子沒有過太久,民國十六年底,桂係部隊大擴張,鋼七軍保留本部,以一化三,化成十三軍十八軍和十九軍,第十三軍軍長由白崇禧親自兼任,原鋼七軍第二師師長胡宗鐸任十九軍軍長,鋼七軍副軍長鍾祖培自持是李宗仁的同學,為新桂係立下汗馬功勞,認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軍長一職非他莫屬,擺酒設宴為自己慶祝。孰不料事與願違,白崇禧為了平衡桂係李白黃的勢力,全然忽視他的存在,任命原鋼七軍第三師師長陶鈞為十八軍軍長,鍾祖培惱羞成怒憤而離職,出走上海。

鍾祖培離開後,他這一係變成了沒有娘的娃娃,尹承綱調回平樂區擔任民團總指揮,周祖晃被調回武(武鳴)『色』(百『色』)保(德保)防區任民團總指揮,張光瑋、李本一回到中央軍校南寧分校高級班進修,莫敵淪落為平樂守備軍哨長,在平樂民團區領一份低微的薪水,過著簡單的生活,每日裏在漓江中泛舟,風波裏垂釣,到也活得自在,樂在其中。這種生活一直過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底,夏威轄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在湘江圍堵紅軍,雙方在光華鋪大戰,戰況激烈,各有損傷。為了填充十五軍的缺額,從各地守備軍中抽調人員,尹承綱把莫敵推薦給曾經的老部下、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四十四師王讚斌,認為人才可用。王讚斌部缺額嚴重,順水推舟給了老上司一個麵子,把莫敵調回桂林,委任為一三○團第三營營長。

直到這個時候,那把用了七年的老騎槍才離開莫敵,進了平樂民團的軍械倉庫,之後才知道,成了尹承綱的私家藏品,作為原裝進口的德國1924年定型生產的騎槍,在中國,這是唯一的一支,極具收藏價值。

這支騎槍,自從蔣桂大戰之後就再也沒有打響過,在平樂團兵哨所,莫敵也一次沒有用過它,掛在牆上成了裝飾品。隻因為平樂民團總指揮尹承綱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就一直強調的一句話:槍要禦敵於國門,絕不可對準國民。也基於這個原因,莫敵的民團哨,沒有一支步槍,甚至沒有一件武器,每天一早,莫敵就帶著下屬在河灘邊練武功,在他看來,隻要身體強壯,身手矯健,維持治安,處理一般的小糾紛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大事小情動刀動槍。從軍十年,經曆了北伐的激動,也經曆了民團的消沉,莫敵不再是當年從百壽出來的狗屁不通的楞小子,而是一個二十五歲有見識有本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有為青年。

再一次走進軍營,與十年前相比,有一點十分相似,就是手裏沒有槍。來到桂林風洞山下的軍營,軍需處調了一把漢廠十三年製的橋夾裝彈式『毛』瑟手槍作為莫敵的配槍,槍身老舊,膛線光禿,手柄『摸』得光亮如洗。在第一次訓練時這把槍就炸了膛,飛出的散件把莫敵的左眉骨『插』了兩道深深的口子,傷好之後,眉『毛』成了斷斷續續的三條,讓本來就不漂亮的莫敵更增添了兩分猙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