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搏殺(一)(1 / 2)

第六章 搏殺(一)

從四月七日台兒莊大戰告一段落,另一場大戰在徐州同時上演,這是一場口舌之爭,其激烈程度並不弱於之前的真槍實彈。

軍令部主管作戰的第一廳廳長劉斐認為,台兒莊大勝,追擊部隊未能將敵人驅逐出境或者就地消滅,而是與瀨穀支隊、阪本大隊殘部相持於嶧縣以南、以西一帶,假以時日,敵軍必將增援反攻。劉斐結合第一廳的研究報告和第二十一集團軍在蚌埠軍事會議上的會談紀要,主張魯南的作戰改應該定為機動防禦,以部分軍隊與敵保持接觸,主力集結於機動有利的地位,再相機打擊敵人;建議縮小戰場正麵,大部隊後退至運河沿線布防,強大的預備兵團控製於徐州以西,用以應付各方麵的情況。

劉斐的建議受到了被勝利的興奮衝暈了頭腦的軍政會大佬們一致否定,蔣介石雖然表麵上勉強同意了機動防禦及運動戰製敵的方針,但在具體部署兵力方麵不肯放棄現有各要點,並要求第一線作持久防禦的部署。

唇槍舌戰甚是激烈,各種意見紛紛出籠,最後還是老蔣一槌定音,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則成了一尊佛像,一尊隻帶耳朵沒有嘴巴的佛像。有老蔣親自『插』手也是好事,戰損單位的補充正讓人頭痛不已,就讓老蔣去『操』心好了。

4月21日終於形成了決議,統帥部以蔣介石的名義,用訓令的形式向第五戰區下達命令。

“訓令”要求:

(1)敵軍態勢:魯南之敵,仍係板垣、磯穀兩師團,濟南敵援軍萬餘,其半部已到兗、濟、滕接防。

(2)臨沂一線:張自忠軍並指揮李仙洲軍,在臨沂東南側,主力置於沂河左岸牽製該敵,並向敵後方莒縣、費縣一帶發動遊擊。龐炳勳軍調郯城馬頭整補,並掩護鐵道。

(3)台兒莊一線:孫連仲軍附張軫師及周碞軍,在劉莊、高皇廟、十字路樓北側高地各附近之線占領縱深據點式陣地,持久抵抗;但須控製有力預備隊於南、北洛附近,並以一部加強台兒莊陣地。於學忠51軍附139師,以主力在常溝、紅瓦屯之線占領縱深據點陣地,持久抵抗,該軍統歸孫連仲指揮。

(4)盧漢部在台兒莊南側集中,孫震部任韓莊南方運河守備,湯恩伯軍(欠張軫師)在四戶鎮、大小良壁、岔河鎮間整補,第3、第9、第50、第92、第140師為總預備隊。

(5)南線仍以二十一集團軍為主,第7、48軍補充到位,並敦促桂31軍重編結束,返回一線。

日軍大本營本來因為準備不足而決定暫不擴大戰場,但是大量的中國軍隊雲集徐州,特別是湯恩伯這條大魚的存在,讓日軍大本營發生了強烈的興趣。認為給蔣介石的主力一次重大的打擊,是挫傷國軍抗戰意誌的大好機會,決定進行徐州作戰,早在4月7日瀨穀支隊全線撤退之時,已經正式下達了“大陸命”84號命令

(1) 目的:擊破徐州附近之敵。

(2) 華北方麵軍:擊破徐州附近之敵,占據蘭封以東之隴海路以北區域。

(3) 華中方麵軍:兵分三路,以一部兵力沿運河北上,配合華北方麵軍擊破徐州附近之敵。華中方麵軍主力再沿津浦路北上,在蚌埠兵分兩路,一路沿淮河上蒙城、渦陽,進亳州,與蘭封友軍呼應,一路沿鐵路進宿州與徐州友軍彙合。並以一部占據廬州附近地域,威脅後方。

中國軍委會的決議在日軍大本營84號“大陸令”下達之後近半個月才下達,沒有針對日軍的計劃進行有效的幹預,反而仿佛是在配合日軍的行動,不得不說,日軍大本營對國軍軍委員的了解之深。

被圍攻的瀨穀支隊,成了承上啟下的鏈接。

知道軍政會的決議,劉斐不由得大歎了一口氣,找了個理由離開徐州,理由是陪同第五戰區副參謀長黎行恕前往蚌埠上任。第7軍副軍長徐啟明不再兼任170師師長,由黎行恕擔任。

打了幾個月的仗,徐州以北的鐵路全部癱瘓,從蚌埠到浦口也不能暢通,但是從徐州到蚌埠的的火車一直沒有停止,當然,隻能到淮河北岸的小蚌埠,因為蚌埠鐵橋已經在戰火中毀去。

坐在從徐州到蚌埠的火車上,黎行恕有點誠惶誠恐,對劉斐說:“我自從北伐歸來,入陸軍大學第十期深造,畢業回桂之後,一直擔任參謀一職,沒有再在一線帶兵,如今出任一師之長,心裏還真是沒有底了。”

“海珊(黎行恕字)兄不需妄自菲薄,你是沙戰老將,保定陸軍第一中學第九期的前朝遺老,就任一個師長,還需要底麼?”劉斐笑道。

“為章賢弟,愚兄有一事不明,如今徐州劉士毅離去,德公(李宗仁字德鄰)身邊無人,正是用人之際,為何要將我調走,豈不讓德公無人可用。”黎行恕是個忠厚之人,對於在這個節骨眼上把他調走,百思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