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搏殺(三)(1 / 2)

第六章 搏殺(三)

以搞錢為宗旨的皖東義勇軍,如果不出動,那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就會讓弟兄們看不起,就會有分崩離析的危險,因此,打劫成了徐平的第一要務。龔慶元的情報部門也漸漸成型,這次從三界弄回來的報話機他占用上四台,手下基本上都能通過報話機聯係,消息傳達快,不用通訊員跑斷腿,深得弟兄們歡迎。

他通過與情報部門的老夥計聯係,知道日軍的報話機是分頻率的,隻有相同的頻率才能互相通話,開始讓人在各個頻段監聽日本人的通話,雖然聽不懂日語,弄不明白日本人在說什麼,但也能找出一些日本人不用的頻段,專供自己使用,每次出去執行任務都會使用不同的頻段,以免日軍監聽。

在沙河監視鐵路的偵察小組,就是報話機的受益者,每天用報話機報告徐平鐵路上的情況,綜合來看,想再打鐵路的主意估計比較困難,日軍已經把鐵路收歸軍管,每個小站都駐有日軍,每個小站都配齊手搖軌道車,四個日軍為一組,在站與站之間巡邏。兩輛鐵路鐵甲巡邏車成了軍列的前鋒後衛,在軍列通過前,一定會有鐵甲車預先通過,軍列通過後,還有一輛在後麵押尾。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將把鐵路炸掉,或者把火車搞翻,也弄不走火車上的物資,鐵甲巡邏車會一頭一尾守護著,在小站駐紮的日軍也會第一時間使用手搖軌道車趕來,不可能留下足夠的搬運時間。

徐平不弄鐵路,不代表其它部隊不弄,日本人進攻蚌埠的大本營設在臨淮關,所有的物資都往臨淮關運,三天前不知道是哪支部隊,在小溪河一帶弄翻了一列日軍的火車,根本來不及搶東西,五分鍾不到,手搖車就到了出事地點,日軍對傾翻的列車立即戒嚴,鐵甲車上的九二式重機槍7.7毫米子彈毫無目標的往鐵路兩岸狂掃,打著什麼算什麼。這支弄鐵路的部隊不僅沒有得到一點便宜,還搭進了幾條人命,很有點偷雞不成的感覺。

徐平認為,既然日軍第9第13師團已經調往臨淮關,留在滁州的人應該不多,之前滁州的軍營裏多少還應該有點物資可以搞,別的不說,弄幾輛汽車回來也不錯,將來從蜈蚣山送東西去狼窩山,總不能每次都要靠租車或者人挑肩扛。

徐平沒有了特務連,組織了一支別動隊,情報報還弄了一支偵察分隊,有人好辦事,方向既然已經確定,很快,有關滁州的相關信息就傳回了蜈蚣山基地。

滁州也叫滁縣,蜈蚣山就屬於滁縣的管轄範圍,越過滁縣西邊的琅琊山就到滁州城。

之前滁州日軍十三師團的大本營設在文德橋不遠處,十三師團開拔後這裏還留下一個“宣撫部”,用作對中國民眾的宣傳安撫工作。國民黨委任的滁縣縣長早就開溜,新任縣長叫黃新農,本是個街頭混混,他之所以能夠一躍成為一縣之長,全是托了日本人的福。

1937年12月13日,國軍南京鎮守大將唐生智淒淒惶惶離開南京,先乘坐輪渡到揚州,然後坐汽車到滁州東關火車站,在滁州乘火車離開,走的時候還炸掉了東關火車站和機場。

巨大的爆炸聲帶來了南京失陷的消息,也帶來了南京大屠殺的消息,滁州人被這個消息嚇得屁滾『尿』流,這個地方距離南京不遠,不足百裏,日軍可以朝發夕至,如果日本人在滁州像南京那麼殺,豈不是人種都要殺絕。

五天後的1937年的12月18日,日本人來到了滁州,正如百姓預計的那樣,那些留在城裏,對日本人還抱有一定信心的人遇到了麻煩,日軍十三師團的士兵從南京一路殺來,在滁州,遇到了胡宗南部的最後一次阻擊,雙方在滁州城外大戰十天,胡宗南撤退,滁州失陷。

進入滁州的日本人在胡宗南部的抵抗下,損失不小,已經完全失去了人『性』,加上南京的榜樣在前,日軍在滁州見人就殺,隨見隨殺,一時間,關帝廟前、落虹橋畔,伏屍縱橫,其狀至慘。滁州中學,成了日軍、警、特、憲的指揮機關,還設了一個殺人場,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死了無數無辜群眾,成為“萬人坑“。

知道落在日軍手裏討不到好的百姓,早就拉家帶口躲進了西邊的琅琊山,隻有一些自以為軍『亂』不傷黎民的老朽和與日本人有生意往來或者其它交流的人留在了滁州,日軍毫不考慮這些人與帝國的關係,隻是不加分辨一個勁的殺,殺得最後整個滁州城隻餘下一百多人。

這個時候,一個混混出現了,這就是之後的縣長黃新農。

黃新農是滁州城裏土生土長的混混,可謂人熟地熟,他曾在一些日資商行中打工,能說兩句中國人聽不懂日本人不會聽的日語,就憑著這口日語,黃新農單身隻卵赤手空拳找到了十三師團在滁州的負責人,以一種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氣勢,對日軍在滁州的所作所為進行了強烈的譴責。

也是這個混混命不該死,這時南京大屠殺已經結束,國際媒體又回到了南京,而且經曆南京大屠殺之後,日軍高層也不希望再發生這種有損帝國形象的大型屠殺事件,因此,日軍在滁州的最高負責人,第十三師團滁州守備處豐田進中佐親切接見了黃新農,第一時間任命他為滁縣縣長,讓他負責把逃往西山的百姓招回來,該種的種,該收的收,恢複滁州經濟,繁榮滁州市場。